奧推網

選單
娛樂

豆瓣9.4,他所有的片子,都想打滿分...

作者:美劇院線

如果你是BBC自然紀錄片的忠實粉絲,那麼你一定知道他。

今年,94歲的他為我們帶來一部新的紀錄片。

在這一部中,有著他窮極一生對自然的熱愛、對人類命運以及對整個地球的思考和關懷。

不管是給孩子看,還是自己看,這部只有不到90分鐘的片子都不應該錯過——

《衛·愛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David Attenborough: A Life on Our Planet

目前豆瓣評分 9。4,IMDb評分 9。1。

今年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Y情這個關鍵詞上,但另一個更為重大的問題卻被很多人忽視——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一旦某個物種成為人類的目標,地球上就沒有它們的藏身之處。從1950年代拍攝紀錄片至今,野生動物數量平均減少了一半。

在肯尼迪的奧佩傑塔自然保護區,愛丁堡爵士與一隻北白犀在一起。

地球上僅存的兩隻都是雌性,最後一隻雄性北白犀死於2018年,該亞種可以說實際上已經滅絕了。

1950年,婆羅洲有四分之三的土地為雨林,樹種的多樣性是雨林存亡的關鍵。

但我們將多姿多彩的生物多樣性,轉變成單種栽培的油棕園地。俯瞰之下,我們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綠色,排列整齊的油棕樹,以為沒什麼問題。

實際上,這是個已死的生態環境,了無生機。

1970年,全世界最大的鯨魚——藍鯨,只剩幾千只,如今難覓其蹤。

1998年,《藍色星球》劇組發現了一件鮮為人知的事情——珊瑚礁白化現象,若是不知道實情,我們會覺得很漂亮。

實際上,這意味著珊瑚失去了生命。

眼前是一出實打實的悲劇,所見其實是一副白骨。

白化的珊瑚最終被海草吞噬,將原本宛若仙境的珊瑚礁,變成如今的廢墟。

而珊瑚白化,是因為海洋溫度在升高。

1900年代以前,全球氣溫大致上趨於穩定,如今我們才恍然大悟,這是因為剩餘的熱量被海洋吸收了。

而現在,連海洋都無法承擔這份熱量了。

當今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高出了一攝氏度。這個變化速度超過了過去一萬年中,任何時候的變化速度。

這種影響甚至波及到了最原始最偏遠的北極,北極夏季的海冰在40年內,減少了百分之四十。

今天,人類佔所有哺乳動物的三分之一,另有百分之六十,是人類畜養的產肉動物,其他動物,從老鼠到鯨魚,只佔百分之四。

地球已經成了一個為人類經營的地方,能留給其他生物的資源少之又少。

自然失去了當初的“野性”,而這種失去我們無法承擔其後果。

1937年,愛丁堡11歲,世界人口:23億,大氣層碳含量:280ppm,僅存荒野面積:66%;

2020年,愛丁堡94歲,世界人口:78億,大氣層碳含量:415ppm,僅存荒野面積:35%。

照這樣下去,片中給出了一個恐怖的推測:

2030年,雨林被毀,大量物種滅絕,夏季的北極沒有冰,世界熾熱、燃燒,加速全球氣候變暖;

2050年,海水溫度快速升高,酸性大幅度增強,魚類數量一減再減,珊瑚礁死亡,廢墟猶如屍骨;

2100年,全球氣溫增加4攝氏度,地球人口達到一百一十億人,大部分土地已經無法住人,人類流離失所。

94歲,一個早可以退休安享晚年的愛丁堡,卻憂心忡忡,在全球各個會議、論壇,急切呼籲。

他說:“如果明知道問題存在,卻選擇忽視,我會感到十分愧疚。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

答案一直在我們眼前,要恢復地球平衡,就必須先恢復生物多樣性,恢復世界的“野性”。

為此他去摩洛哥考察再生能源的利用;

去帛琉島考察禁漁區如何在恢復生態的同時,有效提升當地漁民的收穫;

豆瓣9.4,他所有的片子,都想打滿分...

去荷蘭考察土地的利用情況,如何減少農耕地,為大自然提供恢復生態平衡的空間。

豆瓣9.4,他所有的片子,都想打滿分...

愛登堡提出,如果改善日常飲食,以果蔬為主,將解放一半的土地。

這並不是說就強迫我們就此改為吃素,而是傳達出一種態度。

我們不是萬物的主宰,我們與萬物共享整個地球,而地球無法承擔太多食肉者。

豆瓣9.4,他所有的片子,都想打滿分...

其實物種滅絕本身不足為患,已經滅絕的物種數量比現存的物種還要多,令我們擔心與警醒的是滅絕的速度。

在正常條件下,物種自然滅絕的速度圍繞在一個固定的背景速率上下——每年,每100萬個物種會發生0。1次物種滅絕事件,或者每10年一次。

但今天,物種滅絕的速率高達自然滅絕速率的1000倍,若我們不做出改變,接下來可能達到一萬倍。

豆瓣9.4,他所有的片子,都想打滿分...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即將上演,這不是隕星撞擊或者火山爆發引起的,而是人類活動使然。

只是這一次面對的是我們人類自己,是地球生命對人類的沉重控訴。

我們要學會如何與大自然共生互利,而不是與其為敵,即便我們從地球上消失,大自然也會恢復生態。

豆瓣9.4,他所有的片子,都想打滿分...

影片的結尾,滿頭白髮、垂垂老矣的愛登堡去了烏克蘭的普里皮亞季,站在現在仍有輻射的切爾諾貝利地區。

這個原本在我們心中代表著災難、輻射與死亡的地區,卻恰恰又是自然與希望的象徵。

豆瓣9.4,他所有的片子,都想打滿分...

我們以為充滿著廢墟和苦難的輻射區,卻在人類未踏入的多年時間裡,演變為現在看到的滿眼的生命,森林取代了城市,成了野生動物的天堂。

紀錄片《切爾諾貝利:死區生靈》說道:“大自然收回了這片土地,並神奇地舔平了它的傷口。”

豆瓣9.4,他所有的片子,都想打滿分...

當愛登堡的身影逐漸遠去,消失在了普里皮亞季的森林之中時。

再次證明,無論我們犯下多大的錯,大自然始終能克服一切,生物世界會頑強地活下去,人類卻做不到。

豆瓣9.4,他所有的片子,都想打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