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自殺?治沙!方言"逆襲"熱門影視劇,度在何處?

“人家老教授很不容易啊,從胡(福)建到西北,奔波在黃河流域上治沙……”

“自殺?”

“對啊!”

“誰自殺?”

“教授啊!那是他的任務啊!”

這段“雞同鴨講”的場面,出現在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山海情》第四集——福建來的扶貧幹部陳金山操著一口福建普通話,與援建的寧夏當地人交流時擦出不少火花。

這部講述脫貧攻堅故事的電視劇有兩個版本:各種方言匯合的原聲版和普通話為主的配音版。

目前,多家衛視平臺播出的是普通話的配音版,而東南衛視和寧夏衛視以及跟播的深圳衛視則採用了方言的原聲版,三大網路播放平臺則同時上線了兩個版本。

不少網友更愛方言版。在愛奇藝平臺上,原聲版獲得8。8分,比配音版高出1分之多;在優酷上,原聲版熱度高達9081,而配音版熱度僅3514。

近年來,不少影視劇大量使用方言凸顯地方特色,去年B站推出的《風犬少年的天空》和今年春節檔上映的《刺殺小說家》,主人公都操一口重慶話;電視劇《繁花》則要求演員“會說上海話”,去年國慶檔的《我和我的家鄉》,方言更是“點睛之筆”。

不過,方言在影視劇中的運用獲得的不一定是好評。在不少觀眾看來,關鍵還是看影視劇的題材內容,否則方言運用不是錦上添花,而是畫蛇添足。

地方文化再現還是增加理解難度?

“中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方言好好運用,能為影視劇增色不少。”市民羅先生記得電影甯浩的《心花路放》裡,隨著主人公穿越大半個中國,各種方言粉墨登場:周冬雨的湖南口音、馬蘇的東北話,特別是王硯輝一句“文身噶?赫(黑)社會?”讓他想起大學時雲南同學打電話的腔調:“方言一出,電影的立體感就上來了。”在甯浩的電影裡,方言往往成為“神來之筆”。例如《瘋狂的石頭》中,一句粵語“頂你的肺”讓不少觀眾至今難忘。

《瘋狂的石頭》裡“麥克”一句粵語臺詞“我頂你的肺”讓人難忘

不過演員在短時間內掌握方言臺詞並不容易,一旦說不好反而容易“齣戲”。儘管《風犬少年的天空》在豆瓣拿下8。2分,但老家在重慶的陳彬拒絕認同主人公們說的是重慶話:“這樣奇怪的語調讓我十分出戲。”

即使在廣受好評的《山海情》裡,籍貫蘭州的黃軒和來自西安的張嘉益口音還是不同,這樣微妙的差異也讓一些觀眾感到不習慣:“邊看邊說服自己這是‘西北話’。”

陳彬剛上大學時,同學曾問他為什麼沒說過“先人闆闆”,他這才知道同學是從影視劇學來的:“方言包含很多地方文化元素,也在不斷髮展,但一些影視劇來不及對方言仔細研究,只能摘取最表面的進行模仿,反而加深了觀眾對一個地區的刻板印象。”

要與劇情完美融合

2005年,國家廣電總局曾釋出《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重申電視劇使用規範語言的通知》,規定“電視劇的語言應以普通話為主,一般情況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標準的普通話”,並在2009年再次發文重申該項通知。

在不少觀眾看來,這一要求是合理的,也為方言在影視劇中的運用框定了範圍:“關鍵是看劇情是否需要運用方言。比如仙俠劇、偶像劇要加入方言,完全沒必要。”

“《山海情》中福建來的專家和扶貧幹部與當地居民之間的很多衝突與差異,語言正是第一關。”市民沈鵬曾隨父母在江西居住,感受過90年代語言差異帶來的衝突:“電視劇中方言的運用,再現了當時的大環境,也從一個小角度凸顯了扶貧幹部的工作難度。”據悉,這一段劇情源於主創在採風時瞭解到,當時參與扶貧工作的福建人來到寧夏後遇到的“第一關”正是語言。

郭京飛再現扶貧幹部遇到的“第一關”——“語言關”

“語言本身要成為影視劇的有機組合體,而不是炫技的一部分。”羅先生此前看一部時空背景架空的探案劇,劇中配角卻操一口蹩腳的上海話:“這實在沒必要。”

另一部以吳語作為臺詞語言的電影來自侯孝賢的《海上花》,這在羅先生看來“也沒必要”:“片中除了劉嘉玲等極少數角色講得正,其餘不知道說的什麼。我一個吳語區長大的觀眾,沒有‘夢迴江南’的感受,我那些外地的朋友看完更是‘一頭霧水’。”

對創作者提出更高要求

如今影視劇中方言的運用,多為東北話、山東話、陝西話、四川話等,但諸如上海話、閩南語等方言卻鮮少大規模出現。“現在影視劇中出現較多的方言,與普通話發音相差不算太大,即使沒在這些地方生活過也基本能聽懂。”一些業內人士表示,上海話、閩南語這樣的方言與普通話差別太大,有不少人“真的完全聽不懂”:“這就考驗創作者如何在影視劇中運用方言元素。”

在《山海情》中,創作者就讓陳金山、凌一農說著帶福建口音的普通話。“細究起來,凌一農是福建連城縣人,說的應該是客家話,而陳金山這樣援助閩寧鎮的人多來自福州,說的方言跟客家話不一樣。但這些細節在一部影視劇中很難跟普通觀眾講清楚。”在業內人士看來,劇中用“福建口音的普通話”既符合實際,全國各地觀眾又能聽懂,而且不損方言帶來的劇情衝突。”

除了對導演、編劇提出更高要求,方言臺詞更是演員的挑戰。儘管飾演陳金山的郭京飛和飾演凌一農的黃覺都是演技口碑皆好的演員,但兩人的“福建口音”在一些福建觀眾看來“不準確”“太模式化”。而在電影《悲情城市》中,演技向來被讚揚的梁朝偉因為說不好閩南語,角色乾脆被改成了啞巴。

張國立憑《金婚》獲“白玉蘭獎”電視連續劇最佳男演員獎

“一般電影獎項上,對白需要演員自己完成,因為對白本身就是演技的重要構成部分。”有業內人士以張國立在《金婚》中的演出為例:“他演的角色佟志是從四川到北京的,整部戲的口音從早期的四川話,到口音由濃轉淡的‘川普’,最後變成標準的普通話,可以說緊扣劇情,跟人物成長同步。”而讓陳彬驚訝的是,張國立是天津人,在陝西長大:“我聽他在劇裡的口音,一直以為他是四川人。”

去年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上傳出的訊息,全國範圍內普通話普及率已達80。72%。一些觀眾希望有更多體現祖國遼闊地域特色的影視作品:“語言是其中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