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時尚

俗語:“端午曬蛤蟆,再熱也不怕”,啥意思?端午為啥要曬蛤蟆?

端午節將至,天氣也越來越熱了,如今的夏季,人們可以躲在空調房裡享受涼風,但是以前人是沒有空調和電扇的,他們該怎麼度過炎熱的夏季呢?農村有句老話說:“端午曬蛤蟆,再熱也不怕”,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由於夏季天氣炎熱,太陽直射,人們站在陽光下,很快就會被曬傷或中暑。冬季蟄伏的毒蟲如蠍子、蜈蚣、壁虎、蟾蜍和毒蛇等在五月就開始活躍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五毒”,所以古人把農曆的五月稱為“毒月”。

在《荊楚歲時記》中就說:“五月,俗稱惡月,多禁忌。”在五月之中還有九個毒日以及天地交泰之日,而端午節就是“九毒日”之首。如果小孩出生於那一天就被稱為“五月子”,古話說: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意思就是長到與門戶一樣高,就會對父母不好。

所以每到端午節時,民間還有“避五毒”的習俗,比如喝雄黃酒,吃五毒餅,貼五毒畫等,都是為了安全度過夏季炎熱的天氣。除了“避午”之外,人們還會準備一些防止中暑或者曬傷的藥物,其中有一樣重要的物件就是蟾蜍。

雖然蟾蜍被列為“五毒”之一,但蟾蜍渾身都是寶,只因為長得醜而被列入了“五毒”之一。不過古人發現,每到端午節時,蟾蜍都不見了,就像七夕那一天的喜鵲都飛走了一樣。其實端午節的蟾蜍是去躲“午時”去了,俗稱為“躲正午”。

那一天的“蟾蜍”會集中躲在一個無人的角落,倒掛在巖壁上,頭尾相接就像猴子撈月一樣。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說:蟾蜍表皮疙瘩裡的白色漿液,清熱解毒,可攻克疑難雜症。相傳月宮裡的那隻三足蟾蜍就是專供嫦娥配藥的。

而端午節則是“九毒日”之首,所以端午節的蟾蜍也是毒性最大的時候。於是每到端午節那一天,人們就會四處尋找蟾蜍,來製作“蟾墨”。就是把墨碇塞進蛤蟆嘴巴里,然後把蛤蟆扣在太陽底下曬,讓蛤蟆的唾液浸透“墨碇”,之後再把蟾蜍掛在屋簷上晾乾,取出“墨碇”就可以了。

古人認為,這種“蟾墨”是可以剋制太陽毒氣的,所以當人們被曬傷後出了毒瘡,或者小孩腮幫鼓起等情況,用“蟾墨”對著傷口塗幾次就好了。因此“端午曬蛤蟆”的習俗其實是人們在製作“蟾墨”,或許蟾蜍也知道這一點,於是就在端午節那一天躲起來了吧?

由於以前的夏季沒有空調也沒有電扇,人們只能被太陽暴曬,所以“端午備藥”也就成了一種習俗,就如同過冬前要準備棉衣服是一樣的。當然也只有端午節那一天的蟾蜍才管用,過了端午之後,蟾蜍就進水了,效力也就減弱了。

所以“端午曬蛤蟆,再熱也不怕”其實是人們在製作“蟾墨”,說是有了“蟾墨”之後,就不怕夏季的炎熱的。當然這也是一個古老的習俗,如今已很少有人用蟾蜍來治曬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