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蘇東坡為什麼會被稱為千古第一毒舌?他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事?

公元1034年,在四川眉州的小鄉村,蘇軾出生了,這位降生於天蠍宮下的才子,一生飽受憂患,在各種謠言中堅持自己的原則。

圖片來源於網路

那段時間,各家才子百花齊放,不禁感慨,真是才氣紛爭的年代。而這出自小山村的蘇家就佔據了唐宋八大家三席地位,蘇軾更是其中翹楚。

我說的翹楚,便是蘇軾彷彿全能,在詩歌、散文方面是最高成就代表,在詞的方面是豪放派開創者,在書法方面,是宋代四大家之一,在哲學方面,他更是蜀血學的代表。林語堂曾在《蘇東坡傳》中這樣說過。

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仕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以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

沒有任何一個天才從出生便會出口成章,也沒有任何一個天才不努力也會成為天才,顯而蘇軾不是這樣,他一樣頑皮、幼稚,卻有自己的見識,有自己的努力。

一生概括

蘇軾出生於一個小康家庭,在蘇軾小兒時期,他的母親出身書香門第,那時教予蘇軾一篇《範滂傳》講述一位正義之士不懼小人不惜性命上書彈劾奸黨遭人迫害,這件事在小東坡心裡埋下真正的種子,他曾問母親“我長大之後若做範滂這樣的人,您願不願意”而他的母親回答“你若能做範滂,難道我就不能做範滂的母親嗎?”由以後可見,蘇軾所堅持的原則或許在這裡開始。

圖片來源於網路

細數宋朝歷代,前有“新變法”後有“靖康之恥”,前有各位賢臣廣納人才,後有奸佞小人破壞忠良,而蘇軾便是在這一時期,前半段賢臣推崇,後半段,小人破壞。

與許多詩人不同,剛開始的蘇軾在仕途上也是順風順水,年僅二十歲便考取進士第二名,歐陽修曾說他“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當時的皇帝仁宗也曾誇耀他“今天,我已經給我的後代選了兩個宰相”,可見蘇軾在當時文臺第一的歐陽修還有皇帝的面前有多麼重要。

不過很不幸的蘇軾母親去世,根據律法守喪三年,在三年過去之後,剛剛出仕的蘇軾如各位才子一樣壯志凌雲,才氣縱橫,但是不管是任何人都要從低階開始,先是鳳翔府判官,三年期滿,又在史館任職,接觸皇家最為珍惜的資料閱讀,這對於蘇軾是一個美差。

1066年,蘇軾父親蘇洵去世,兄弟二人扶柩還鄉,守孝三年,也在這時,王安石上位,推崇新變法,蘇軾陷入政治漩渦。因反對新變法,蘇軾以官微之位直言坦率,猶如小時範滂一樣,沒有一絲隱晦,由於與新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所以被迫離京。

1074年,蘇軾被授予杭州通判,在杭州期間,因為看見農民因為新變法而成為階下囚時,而痛斥並寫入詩中。

杭州期滿後,他被任命密州太守,兩年後又被任命徐州太守,而在徐州,他上任三個月後,洪水便到了徐州,水勢一直高漲,幾度淹沒街道,搶救城池,那時有些富有之家便想逃難,這一行為會惹的人心惶惶,蘇軾便從中勸阻,在那期間,他住在城牆的破舊棚子上,監督加強外圈城牆,後又去見禁衛軍,懇求他們施予援手,鞏固內圈,洪水退去後,蘇軾並不滿意,遂又請求撥款,修築木壩,並建有一座黃樓,這也是後來我們所知的黃樓。

由於這些所見所看,對於新變法對於農人的迫害,蘇軾看在眼裡,他也總是在與友人的書信來往,以及詩上表達一些自己的觀點,這也造成了後來的烏臺詩案,而其中就有一句“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則忘其身,必不仕則忘其身”用來抨擊蘇軾,在蘇軾下獄四個多月後,被貶為黃州。

在黃州期間,蘇軾沒有任何實權,過得卻逍遙自在,之後神宗駕崩,太后掌權,蘇軾得勢,到京八個月被提拔三次,就任翰林,司馬光被重啟為相,因為之前王安石為相時推崇新變法,導致反對的賢良老臣都退隱,其中便有司馬光,司馬光上任時,首先便要全面廢除新變法,而蘇軾卻覺得新變法中有一項差役法不可廢除,這也讓兩人爭吵不休。

司馬光逝後,其門人子弟彈劾蘇軾,而蘇軾則請調杭州,遠離朝廷,再回杭州,蘇軾為當時杭州實現一個清潔供水系統,和歷史上第一家公立醫院,疏浚了鹽道,修建了西湖,穩住了谷價。後被又召回朝,因政見不和,又請外調,分別在穎州、揚州、定州做知州。

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沉迷酒色,被小人利用,章惇為相,實行新變法,對賢良之臣迫害更甚,其中便有蘇軾,被貶惠州、澹州,逝於常州。

圖片來源於網路

蘇軾的一生坎坷跌宕,在那樣的年代賢良之士均遭迫害,最後弄得大家三緘於口,人心惶惶,為有蘇軾,不管官微之位還是被迫害之位都以農人為一位坦率直言,就是這樣一個人三次被貶,佔據了蘇軾整整十一年時間,收入微薄,自然不必農人好上一點,可是蘇軾善做的便是苦中作樂,肆意人生,這與他的性格、妻子、好友都是密不可分的。

苦中作樂

被貶黃州,因為詩文以及言語缺處,使得新進黨抓住把柄造成烏臺詩案,導致最後被貶黃州。雖然蘇軾知道自己因為什麼所累,可是也還是技癢起來,剛一出獄,便寫到“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懂少年雞”。

這時的蘇軾心裡自然煩悶不安,獄裡凶神惡煞的衙役造成極大的恐懼,好在黃州那裡雖沒有什麼親朋好友,當地太守徐大受等人對他頗好,讓他慢慢心情放鬆。

到達黃州時,蘇軾手中拮据,不敢把家人接到身邊,而那時好友馬正卿知道蘇軾手中拮据,幫助申請黃州東坡上的荒地,就此蘇軾便過上了閒散快活的農園生活。

好友不管農人還是太守均交上不少,土地皆有外食。而在黃州的蘇軾還幹了一件事情,成立了一家救兒會,在那時,家裡很窮的人家,生下的孩子如果撫養不了便會溺死,蘇軾知道這件事後,便成立了救兒會,請慈善之人捐助,自己每年也會捐助一些,用以解救兒童。

和友人觀賞夜景,和朋友吃酒言歡,也是在這段時間出現了不少明洞千古的詩句《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更是發明了一道美食“東坡肉”。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不過想想,被貶之後,不是應該愁苦萬分,可是在蘇軾這裡卻是田園生活雅緻,製作自己的美食,賞著良景好友。

被貶惠州,這時與黃州的完全不同,烏臺詩案,蘇軾觸動的僅是新變法,那麼現在蘇軾則是惹了陰險狡詐的奸佞小人章惇,隨時都會有生命的危險。

初到惠州,蘇軾不會在像黃州剛開始愁苦模樣,見到美景的惠州,物產豐富的惠州蘇軾更是極為的欣喜,加之惠州太守詹範對於蘇軾同樣是禮貌相待,根本不像被貶的模樣。

對於這裡,蘇軾依舊沒有多少錢財,生活過的依舊困苦,他在給弟弟蘇轍的信中介紹一道佳餚,說是他會在市場買一塊羊的脊骨,煮熟之後,灑上酒與鹽,然後烤上取這其中的微肉。這些既是說明他的人生態度,又是說明他的處世之道,他依舊困苦,吃不起滿是肉的肥羊,不能大塊朵頤,可是他擅長髮現美味,品味其中之精華。

可惜好景不長,蘇軾的生活狀態被章惇所知,他再次遭到被貶。

被貶澹州,與惠州不同,這次直接被貶到中國本土之外,其條件之艱苦可想而知。

他曾寫信說過

“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碳,夏無寒泉。然亦未易悉數,大率皆無耳”

,還有海運不及,儋州總是缺少各種糧米,對於以六十幾歲的老人來說實屬不易。

可是蘇軾向來隨遇而安,他慢慢適應當地的飲食,吃各種海鮮,在東坡的嘴裡都甚是鮮美。

這裡沒有醫藥,於是蘇軾就開始研究各種驗方,採食草藥。這裡沒有糧食運補,在最為餓極之時,東坡採用陽光止餓。

初到儋州時,這裡的太守張中也是照顧蘇軾,後來章惇二次迫害,蘇軾無所定所,農人以及太守都在幫助東坡建造房子。

這樣的蘇軾真是為民所愛,不管被貶於哪個州,當地人都知道蘇軾的大名,他曾說過

“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裡天下沒有一個不好的人”

,他的身上沒有一絲架子,對於任何人都平和。他豁達,開朗,擅長苦中作樂,不論遭遇多少迫害,都有把敵人氣死的能力。

背有賢妻

蘇軾的一生共有三位妻子,皆伴於他身邊左右,共患困苦。

蘇軾的第一任妻子名為王弗,她出身於書香門第,在十六歲的時候嫁給蘇東坡,與蘇軾剛剛出仕時不同,那時的蘇軾壯志凌雲,想要幹出一番大事業,而王弗恰恰相反,聰明而不張揚,明白事理,精明幹練,眼光獨到。

蘇軾在鳳翔府做籤判的時候,蘇軾的才名也嶄露頭角,常有一些奉迎之人來拍些馬屁,王弗便常常藏於屏風後聽之兩人對話,然後在晚上之時勸告蘇軾疏遠一些逢迎小人。蘇軾也非常佩服妻子的眼光。

在共同生活了十一年後,王弗去世,這位蘇軾的結髮之妻韶盡了最後的年華。蘇軾對於王弗的逝去也是悲痛萬分,也為之寫了一首詩《江城子》。

圖片來源於網路

蘇軾的第二任妻子名為王潤之,她是王弗的堂妹,很是崇拜蘇軾,和王弗不同,王潤之性格溫柔,對於蘇軾百依百順,卻是在蘇軾最需要時出現。

蘇軾善於飲酒,酒量卻不是很好,每每與好友美景對酌時,潤之都會提前預備一瓶好酒方便他與友人對酌。

潤之與蘇軾一起生活了二十七年,伴隨蘇軾窮苦過也風光過,不管怎樣,她都像一位賢良的妻子,每晚等待蘇軾的歸來。

直到後來,他為潤之寫了一首

“燈花結盡吾猶夢,香篆消時汝欲歸。搔首淒涼十年事,傳柑歸遺滿朝衣”

蘇軾的第三任妻子名為王朝雲,她由侍妾出身,於之前兩位不同,蘇軾患難時,侍妾是可以隨時離開,而朝雲卻一直陪伴於東坡左右。

她沒有出生於書香門第,卻悟性極高,有一次東坡想讓她唱一曲《蝶戀花》,她卻淚如雨下,無法唱出詞中的兩句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之後常常吟這兩句淚流滿面。

朝雲也是最懂蘇軾的人,在蘇軾在幹翰林學士的時候,他曾撫摸這肚子問身邊的侍妾肚子裡是什麼,只有朝雲打上來說是“裝著一肚子的不合時宜”此後蘇軾哈哈大笑。

蘇軾所悼念亡妻中,寫朝雲最為之多,或許最為困苦的時光是朝雲所陪,其中便有《悼朝雲》

總有一個人在最為需要時要有一個依靠,蘇軾的性格是先天優勢,但也有困苦疲倦的時候,這時候有一個人陪在背後是有多麼重要,更何況有人理解,有人提醒,有人安慰。

知己好友

蘇軾的一生交友無數,上至文壇老大,下肢寺廟僧人,好至患難之交,壞之迫害小人。

如若從頭說起,那永遠也說不完,只能挑揀一些重要之人說到。

張芳平,對於蘇軾有知遇之恩,在蘇軾還沒有考取進士時,便了解蘇軾的才氣,不顧與歐陽修的嫌隙,直接寫信推薦蘇軾。

烏臺詩案之時,蘇軾所有書信往來之友皆受牽連,有的甚至不在與蘇軾聯絡,而在那時退休的張芳平聽聞此事直接上書朝廷,不過因而子張恕懦弱,沒有及時上交。

張芳平閒居南京,蘇軾路過之時都會拜訪一下,張芳平去世之後,東坡更是為他寫了三篇的墓誌銘。

王鞏,烏臺詩案的牽連者之一,他不是舊黨人物,也不是東坡親屬,卻遭到了嚴厲的處罰,在一系列之人裡,他的處罰最為慘重,直接貶為酒務,在那之後東坡趕到不安,想要寫信寄去,沒想到王鞏先是主動送信,安慰蘇軾,說是自己很好。

然而在被貶期間,王鞏大病一場,一個兒子也因病去世。

錢世雄,蘇軾被貶惠州、儋州之時,錢世雄一直與蘇軾保持著書信往來,寄予丹數靈藥,那時對於蘇軾好的人皆澡迫害,而錢正熊卻一直往來,就是在蘇軾去世之前都是由錢正熊陪著並將自己所有的手稿託付給錢正熊,不過錢正熊的結局也是悽慘,最後因結交蘇軾而惹惱權貴,被終身廢棄,窮困而死。

圖片來源於網路

蘇軾的知己好友還有很多,皆是在最困苦時給予幫助,蘇軾的兒子曾說自己的父親“父親若一天沒有客人來,他就覺得父親好像不舒服”可見,在最為困苦的時候,朋友也足以支撐蘇軾前行。

蘇軾的一生波折而又困難,灰暗而又光彩,或許就是這樣的人生才會帶給我們精彩的詩文,或許就是這樣的被貶生活,才會讓他這樣的全能,多姿多彩。他沒有自怨自艾,沒有評論痛苦,他只在自所有困苦的基礎上尋找真正的人生價值,從而做到肆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