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道家的養生之道是如何內外兼修的?

強身,我所欲也,長壽,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非也!在我們古老的炎黃大地延綿的歷史當中,道教,無疑是具有神秘社色彩的,其中,長壽養生也無疑數之最,近代道教長壽之人

呂紫劍

當為之最,壽年長達119歲。莊子言:“人之養生亦當如是,遊於空虛之境,順乎自然之理。”這就是說要保持健康,須清心塞欲,遵循自然的法則。縱觀歷史上長壽之人,無一不遵循此道,修身、養性、“心境平和、從容自得、處世曠達”

黃帝內經中把長壽之人分為四等,其中記載到:

“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遠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慾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有道之人,能延年卻老,形體不壞,身年雖壽,實與少壯無異,故能生子。”由此我們可得四等分別為:真人,至人,聖人,賢人,其中真人當為翹楚,乃神仙也。

道家養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摒絕一切外來因素對生命活動的干擾,求得身心的解脫。因此,崇尚自然成了道家養生的基本原則,道家的觀點認為,以自然界的秩序變化為法,摒棄人的理性因素,在養生中採取順乎自然的行動,就能維護健康,延年益壽。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一切都應該順應自然規律,要不悖天地之理。而人最初的狀態最接近自然,因此他提出返樸歸真,把嬰兒推為“至樸”“至真”的理想標準,養生以重返嬰兒狀態為最高標準。莊子認為人與自然合一是養生的最高境界,主張破除一切人為地刻意追求,認為“無為”“無已”、“絕對逍遙”是達到人天合一的的根本途徑。

老子主張“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排斥人的一切慾望、排斥外界事物給人帶來的誘惑。且“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透過柔弱無為、虛靜自守來排斥干擾,以達到返璞歸真的目的。

“虛靜自守”——即莊子的養生方法:“養神”“守形”、“忘我、無慾”,“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莊子·養生主》說:“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道家養生要論。”四少”:“四少”有益養生。《攝生要語》:“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五難”:養生有五難:“名利不滅,此一難也;喜怒不除,此二難也;聲色不去,此三難也;滋味不絕,此四難也,神慮轉發,此五難也。”意在過分追求名利,狂歡暴怒,貪戀淫聲美色,濃酒肥肉膏梁厚味不斷,過於傷神思慮,人有此五者,則難以養生。“五宜”:道家養生要訣。《攝生要語》:“發宜多櫛,齒宜多叩,液宜常咽,氣宜清礫,手宜在面,此為修崑崙之法。”《孫真人衛生歌》:“發宜常梳氣宜煉,齒宜頻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崑崙,雙手指摩常在面。”“六物湯”:道家養生方法。指防止目疾的六種方法,即少讀書,減思慮,專心內視,簡外觀,晨晚起,夜早眠,喻稱“六物揚”,戰國宋人陽裡子傳世,後世世相傳。凡患目疾者,用此方修之,非但明目,乃亦延年。

行不疾行,目不久視,耳不極聽,坐不至疲,臥不至極;要先寒而衣,先熱而解,要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要無喜怒哀樂之系其心,無富貴榮辱之動其念。此乃長壽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