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山東滕州發現的136座東周墓葬會是屬於“三分邾國”的濫國嗎!

在這個地區春秋以來實力最強的正好應屬邾國,而且自西周建國以來,邾國就是姬姓諸侯頗為忌憚的東夷部族,在魯國的前面很多代國君都跟邾國有過交戰。不過嚴格意義上說在周人征服殷商的戰爭中,邾國是站在周人這邊的,只是由於其在東夷地區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作為征服東夷的先鋒部隊魯國人為加強這個地區的控制力,便自然要以“殺邾國給東夷小國看”的模式,不斷的加強對邾國的戰爭侵擾,尤其要避免邾國與宋國聯合起來。夾雜在宋國與邾國之間,周人還專門安插了個姬姓封國滕國,可見邾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沒有完全臣服周天子。

這些分封國有大有小,大的包圍在外,小的夾雜其間,比如宋國的外圍有衛、曹等國;邾、陳等國的外圍則有鄭、蔡等國;至於薛、邾等國周圍則有魯、滕等國。宋國是殷商王族後裔,邾國國君姓曹,陳國和薛國國君都姓媯,而魯、滕、曹、鄭、蔡等國國君皆為姬姓。周人正是依靠這種環環相扣和大小相依的分封體系,很好

控制了前朝舊族國家,推動了區域的穩定發展。邾國在這個區域的影響力,就很受周人的重視,周人始終在推行分化瓦解之策。這即是“三分邾國”的時代背景。

事實上“三分邾國”發生的年代大約是在周宣王時期,這個時期的邾國已經到第七代國君,即為夷父顏。這位夷父顏在政治上非常積極,主動參加了魯國的“伯御之亂”,幫助伯御在魯國發動叛亂,攻殺魯懿公,自立為魯國國君。周宣王是一位“以暴制暴”的君主,在任期間發動了至少不下十次對外戰爭,而其目的自然是希望以此來扭轉周厲王以來的“諸侯不朝”,如果哪個諸侯不服從周公制定的禮樂制度,就是跟周天子作對。

在夷父顏在世之時,夷父顏的另外一個兒子友父到了邾國的東南部區域,建立了所謂小邾國。也就是說,夏父的邾國,叔術的濫國和友父的小邾國,將邾國一分為三,所有經濟與軍事力量也自此劃分為三,要再與魯國為戰也是戰勝率降低。而濫國已面臨著相同的問題,雖然濫國佔據著物產豐富的微山湖南部區域,但也正是如此更容易成為眾矢之的,尤其是濫國所處的邾國南部區域三面邊境皆在宋國包圍之下,可見形勢非常艱難。21世紀初,考古學家們在附近區域發現濫國國君墓葬之時,就發現有青銅器上明確記載,宋共公嫁女給濫國國君宜脂,這樣的結親極有可能就是政治聯姻,是濫國在政治上的主動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