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金庸先生在蕭峰的“南院大王”上犯了望文生義的歷史錯誤

在經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蕭峰當上了遼朝南院大王,是駐守南京(今北京)掌握兵權的南面官。但按照有些人給《三國演義》挑錯的思維,金庸先生在“南院大王”上也犯了望文生義的錯誤。

眾所周知,遼朝的統治集團是契丹。然而在遼朝建立之前,契丹是由幾十個部族或者部落組成的鬆散聯盟,耶律氏只是其中之一。遼朝建立後,耶律億(阿保機)將契丹的部族和部落編為四十八部。

契丹最強大的部族本來是迭剌部,其實力甚至威脅到了耶律億的皇權。於是耶律億將迭剌部分為 兩部:五院部、六院部。在契丹四十八部中,五院部、六院部屬於契丹四大部,地位僅次於內四部。

作為契丹勢力最強的部族,五院部和六院部是遼朝精銳的主體,而五院部和六院部的最高長官就是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正因如此,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都是遼朝的核心重臣,類似於中原的大將軍。

儘管地位高、權力大,但兩院大王都是負責契丹事務的官員,也就是北面官。雖然南院大王的名稱裡有個“南”字,但南院大王是北面官,辦公地點為上京臨潢府(今內蒙赤峰市巴林左旗)而非南京。

金庸先生應該是知道遼朝擁有獨特的南北面官制,但卻誤以為凡是名稱裡有“南”字的官員都是南面官。於是《天龍八部》的南院大王常駐南京還負責漢地事務,這樣的“南院大王”是不符合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