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周瑜是否施展過反間計,將曹操的發小害死,這則故事背後有答案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發生在赤壁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周瑜、魯肅和諸葛亮。原文如下:

且說周瑜正理會進兵之事,忽報江北有船來到江口,稱是蔡瑁之弟蔡和、蔡中,特來投降。瑜喚入。二人哭拜曰:“吾兄無罪,被操賊所殺。吾二人慾報兄仇,特來投降。望賜收錄,願為前部。”瑜大喜,重賞二人,即命與甘寧引軍為前部。二人拜謝,以為中計。瑜密喚甘寧分付曰:“此二人不帶家小,非真投降,乃曹操使來為奸細者。吾今欲將計就計,教他通報訊息。汝可殷勤相待,就裡提防。至出兵之日,先要殺他兩個祭旗。汝切須小心,不可有誤。”甘寧領命而去。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周瑜利用蔣幹施展反間計,使曹操錯殺了熟悉水軍作戰的荊州降將蔡瑁和張允。曹操發現中計後,想出了對應之策,命蔡瑁的弟弟蔡中和蔡和前來江東詐降,不料此舉卻被周瑜識破。但周瑜故意佯裝不明真相,將二人留在軍中效力,準備利用二人施展自己的下一步計劃。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周瑜口中的“將計就計”, 意為利用對方所用的計策,反過來對付對方。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元代散曲家李文蔚《張子房圮橋進履》第三折中的“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

赤壁之戰是《三國演義》的重頭戲,情節緊張而又驚險,盡顯作者的深厚功力。但在真實的歷史記載當中,關於這次戰爭的記載並不多,過程也十分模糊。不過,有兩點可以肯定。第一點就是蔡瑁和張允並未如小說中描述的那樣被曹操誤殺。

在真實的歷史當中,蔡瑁與曹操的關係並不像小說中所描述的僅僅是荊州降將那麼簡單,他們倆原本還是發小,關係非常密切。據東晉習鑿齒所撰《襄陽耆舊記》記載:“蔡瑁,字德珪,襄陽人,性豪自喜。少為魏武所親。劉琮之敗,武帝造其家,入瑁私室,呼見其妻、子……(蔡)瑁,劉表時為江夏、南郡、章陵太守,鎮南大將軍軍師。遂為魏武從事中郞、司馬、長水校尉、漢陽亭侯。”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蔡瑁在歸順曹操後深受器重,並無在赤壁被殺之事。

說完了歷史上蔡瑁的事蹟,再來說說小說中詐降的蔡中和蔡和。這兩個人並不見諸史籍。故此可以斷定,這二人是小說作者為了情節的需要虛構出來的人物,在歷史上並不存在。

參考書籍:《三國志》、《襄陽耆舊記》、《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