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什麼是“帝王之相”?看這幅圖就明白了

中國的人物畫一直給人的印象是個弱項。

善畫人像的傳說和記載不少,但一看流傳下來的美術作品,就令人大失所望,有聞名不如見面之感。

比如漢元帝按照畫師畫的肖像選妃,按理說一定得很寫實,不然就是個欺君之罪,要砍頭的(畫師毛延壽就因為在王昭君的畫像上動了手腳導致自己被殺)。

但挖開漢代古墓一看,壁畫上的人物除了有鬍子沒鬍子,基本上差別不大。

——當然,你可以說畫墓室壁畫的都是些不入流的畫匠,大畫師的作品散佚了。

但你翻開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列女仁智圖》(見我之前的文章)一看,咦,怎麼不同的人還是同一個樣?

——當然,你可以說同一個畫家畫美女總是同樣的套路,就像日本漫畫家北條司筆下的美女除了髮型都一樣,張大千的仕女圖也是千人一面。

北條司筆下的美女就是換髮型

張大千的仕女圖

那我們就來看看以男性為主體的人物畫,而且畫師咱也找頂級的——唐太宗李世民御用畫師閻立本。

閻立本工於寫真,尤其善畫人物肖像。

曾奉唐太宗之命畫《秦府十八學士圖》、《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及《永徽朝臣圖》等。

張彥遠評價他為:“閻(立本)則六法該備,永珍不失。”

可惜的是,現在流傳下來的閻立本的真跡幾乎沒有,我們今天要看的,還只是一幅宋代的摹本——《歷代帝王圖》。

這幅《歷代帝王圖》為絹本設色,縱51。3釐米,橫531釐米,描繪了兩漢至隋代13位帝王的肖像。(請側過來看)

《歷代帝王圖》

為啥閻立本要畫帝王圖呢?

帝王圖早在先秦時代就出現了,漢以後成為流行題材。創作這些帝王圖的的用意就是讓統治者“見善足以戒惡,見惡足以思賢”。

——這就跟唐太宗說的“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是一樣的。

這畫的13位帝王分別是:

前漢昭帝劉弗陵,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吳主孫權,蜀主劉備,晉武帝司馬炎,陳文帝陳蒨,陳廢帝陳伯宗,陳宣帝陳頊,陳後主陳叔寶,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

如果再加上侍從,一共46人。不過按照慣例,帝王大,侍從小,以突出帝王的主體形象。

儘管13位帝王還是有程式化的表現,但閻立本還是盡力做出了改變和區分。

如何區分?

閻立本透過參考歷史記錄,然後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著力透過外貌尤其是面部五官的刻畫,來表現每一個帝王不同的心態、氣質和性格。

例如光武帝劉秀,史書記載他“身長七尺三寸,美鬚眉、大口、隆準、日角”。

劉秀

其中隆準指的是鼻子豐隆,鼻樑挺直,直上印堂,兩眼之間山根部分沒有凹陷,這在《麻衣神相》與《神相全編》、《柳莊神相》裡稱為龍鼻;日角指的是額骨中央隱隱隆起部分,形狀如日,是所謂的“龍顏”,帝王之相(有些網紅額頭填充過渡也是這樣)。

我們看閻立本畫的基本符合史書記載,又將劉秀的雙眉畫得舒展,嘴角微微上翹,流露出自信、豁達的神態。

再看看畫中的劉備,儀態雖不失帝王本色,但眉宇間流露出抑鬱疲憊的神態,顯出他雖不昏庸卻也無力的特點。

劉備

還有陳頊無能平庸,就畫的兩眼無神,軟弱鬆弛;楊堅表面平和,心中有計謀而多猜忌,就畫的是一種深沉而有謀略的神態等。

陳頊

楊堅

仔細看的話,《歷代帝王圖》中其中漢昭帝至陳宣帝前六像和陳文帝至隋煬帝后七像略有區別,而且兩段之間的絹質斷裂修復痕跡明顯。所以專家就推測“前六帝一段確可定為北宋摹本,而此卷的後七帝,則是唐時物無疑。”

另外,關於《歷代帝王圖》的作者,還有另一種意見,認為是初唐畫家郎餘令所畫。

1931年,梁鴻志將《歷代帝王圖》透過日本古董商山中定次郎賣給了美國人鄧曼·沃爾多·羅斯。

後來,鄧曼將包括《歷代帝王圖》在內的11000件藏品捐贈給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所以,我們現在要想看《歷代帝王圖》,還得到美國去。

不過,莫高窟初唐220窟維摩變中帝王形象的繪畫上與上述作品在形式上十分接近,後世的帝王像也繼承了《歷代帝王圖》的畫法。

莫高窟初唐220窟維摩變中帝王形象

無論是宮廷宗廟中的皇帝肖像,還是邊遠寺觀壁畫中的仙帝影象,都能找到《歷代帝王圖》的影子。

《朝元仙仗圖》中的帝君形象

《歷代帝王圖》代表中國的肖像的創作告別了型別化的創作,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可惜的是,由於整個社會對美術的不重視,導致中國肖像畫的發展十分緩慢。

直到兩宋以後,肖像畫才逐漸成為了獨立的畫科。

直到了明朝,畫家們受到了西洋畫法的影響,才有了真正符合我們現實觀感的的寫實肖像畫。

南京博物館藏《明人十二像冊之徐惺勿像》

本文是《趣談中國漢字/書法史》姊妹篇,《笑畫中國美術史》(暫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鐘,收穫受用一生的知識,你值得擁有!加關注看之前文章,及時提示更新。轉載請標明出處,歡迎出版社與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