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古代版袁隆平,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縮短了從一億到四億的距離!

有一個名字家喻戶曉,這個人在當今世界上赫赫有名,一提起他人人都得豎起大拇指點個贊。他就是在雜交水稻上貢獻卓著的袁隆平先生。這樣的一位改革先鋒,用他的技術與心血為中國乃至世界造福,我國耕地面積佔世界的7?而人口卻佔世界的22?要沒有袁隆平先生,這佔世界22?人口怎麼能夠在中國大地上溫飽幸福?

隨著雜交水稻技術在全球的逐步推廣,袁隆平先生也擔起了造福人類的重任。他的不懈探索精神和執著追求的崇高品德成為後人學習的榜樣。殊不知,古往今來人才輩出,中國大地人傑地靈,在歷史長河中,有一個人我們不應該忘懷,正是他用一根從國外偷回來的一根藤使得上億的中國人得以成長延續。

他就是後人在“先薯祠”祭奠的主人公陳振龍。他成長在一個讀書世家,在良好的家風影響和自己的努力下,陳振龍未及弱冠之年便考取了秀才。陳振龍因為之後考取舉人失敗,他就放棄了仕途,開始經商。明朝實行海禁政策,到了明中後期,這一政策已經鬆弛下來。這便為陳振龍經商至呂宋島(今菲律賓)成為可能。

呂宋島上生長著一種耐寒且高產的植物,它以極強的適應力生長在整個島上,這正是老少皆宜、生熟可食的朱薯,這麼好的東西成功地引起了陳振龍對它的興趣。而陳振龍出生於福建的青橋村,那裡土壤地貧瘠,農作物產量很低。一個大膽的想法便躍然心頭,他想把這麼好的東西帶回中國去解決自己母國同胞的溫飽問題。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於是,陳振龍就開始想方設法把朱薯帶回祖國。然而,當時的菲律賓已經被西班牙侵佔,殖民者對呂宋島把控嚴格。朱薯是由西班牙人從美洲引進呂宋的寶貴農作物,怎麼能允許被異國人帶出去?陳振龍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當地用重金購買薯種,學習了育苗種植的方法,但是陳振龍接連幾次都在出境時被檢查出來攜帶朱薯藤,他絞盡腦汁想出了將朱薯藤編入了藤籃中的辦法,成功地躲過檢查回到了故土。

返鄉歸國後,陳振龍迫不及待地給福建巡撫金學曾上書,說明情況以使試種朱薯,希望透過種植朱薯能過緩解當地的糧荒通。於是在得到了金學曾的支援後,他得到了達道鋪紗帽池舍旁的一塊空地,成為試驗基地。120天很快就過去了,大家都親眼見證了朱薯成熟後是一種可以充飢的食物。那麼向全省推廣就成為當務之急。

不久,迎來了豐收的季節。金學曾主持了推廣工作,老百姓透過將朱薯改名為“金薯”的方式來感激金學曾。後來,陳振龍將種植之法傳承給兒子,於是朱薯的栽種方法流傳至了浙、魯、臺灣等省,為朱薯走向全國奠定了基礎。國人又把從番邦傳入的朱薯稱呼為“番薯”。朱薯在全國範圍推廣開來的時候已經到了乾隆時期。我國人口從明末的1億左右增加到清末時期的4億,陳振龍偷偷帶回國朱薯的功勞不可磨滅,足以使後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