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武則天最信任大唐中興名臣,要是沒有他,唐朝江山就只有七十年

狄仁傑,字懷英,幷州太原人。武則天老家是幷州文水的,兩人老鄉。

狄仁傑小時候,家裡有一門人被害,警察上門詢問在場嫌疑人,大傢伙紛紛爭相辨對,只有狄仁傑誦書不置,警察們很生氣,你為啥不積極配合我們工作。小狄答曰:“黃卷中方與聖賢對,何暇偶俗吏語耶?”

我正在和古代的大聖賢者說話呢,顧不上搭理你們這幫俗人。

長大後,大畫家閻立本對他很器重,當面誇獎他,“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

你就是那種犯了錯誤之後才能被發現的仁杰。

五人曰茂,十人曰選,百人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賢,萬人曰傑,萬傑曰聖。你屬於萬里挑一的才智之士。

蘭仁基說,“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然後當了大理丞。唐朝的大理丞,秩從六品上,一般為主官副職之稱。大理寺的主官為大理寺卿,其次才是大理寺少卿、大理寺寺正、大理寺丞,丞之職在正刑之輕重。大理寺丞分管大理寺的各項事務。唐時規定,寺丞分管中央各部門有地方各州的司法案件的複審。每位寺丞複審完畢的案件,要會同其他五位寺丞一同署名(畫押)才具有法律效力。其他寺丞若有不同意見,也要在畫押時寫明。唐制,丞斷罪後,須經大理正稽核。

狄仁傑一年神斷累年積壓囚犯一萬七千多人,時稱平恕。

左威衛大將軍權善才、右監門中郎將範懷義二人犯了不小心用斧頭砍了昭陵柏樹的罪名,昭陵是李世民的陵墓。論法應當免職,但是李治想殺了他們。狄仁傑據理力爭,二人罪不應死,李治大怒,他們讓我成為不孝之子,我必須殺了他們。狄仁傑說,今誤伐一柏,殺二臣,後世謂陛下為何如主。

因為一棵樹殺了兩個人,後世的人們會怎麼看您呢?帝意解,遂免死。

武則天稱帝,狄仁傑為豫州刺史。越王李貞反,宰相張光輔討越王。軍中恃功,多暴索,仁杰拒之。張光輔大怒,你為啥看不起我。狄仁傑說,亂河南者一越王,你帶三十萬人平亂,縱使暴橫,使無辜之人鹹墜塗炭,是一越王死,百越王生也。

我要是有一把尚方寶劍,立馬把你的腦袋砍了,雖死不恨!

由於狄仁傑做事太實在,結果被酷吏來俊臣構陷,捕送制獄。制獄是專門為特殊犯人準備的監獄,所有案件皇帝都會親自過問,也就是明朝的詔獄。制和詔都是皇帝釋出命令的一種文書形式。凡是被以造反罪逮捕的罪犯,一問就招,然後等死。

狄仁傑也不例外。來俊臣問他你造反沒,他說,有周革命,我乃唐臣,反固實。

這句話可以說是招了,也可以說是沒招。是一句模稜兩可的供詞,但是對來俊臣而言足夠了。來俊臣以為大功告成,就把他關起來,放鬆了警惕。他的一個部下王德壽跟他關係很好,說,我得想辦法把您弄出去,您把楊執柔牽扯進來,就能免死。

仁杰嘆曰;“皇天后土,使仁杰為此乎!”即以首觸柱,血流沫面。德壽懼而謝。

我寧死不牽扯任何一個人。

後來看守逐漸鬆弛,他借了一支筆,寫了一塊布,藏在衣服的夾層中,跟看守說,您把這件衣服給我家帶回去,讓他們給我拿一件新的。狄仁傑兒子狄光遠得書上變,武則天親自派使者複審,來俊臣讓狄仁傑穿著官服去見武則天。又讓王德壽私自寫了一張狄仁傑招供的供狀,一起到了武則天那裡。

武則天問狄仁傑,你為啥交代造反。狄仁傑說,不交代,就被打死了。武則天拿出他牽連楊執柔的供狀,狄仁傑說,這不是我寫的。武則天一調查,的確不是他寫的,就把他放了。

楊執柔是武則天老媽的孫子輩,武則天非常倚重,如果狄仁傑把此人汙衊為造反,死定了。

武承嗣屢請誅之,後曰:“命已行,不可返。”御史霍獻可以首叩殿陛苦爭,欲必殺仁杰等,乃貶仁杰彭澤令,邑人為置生祠。

狄仁傑經受住了考驗,武則天覺著他可用,所以別人誰說啥都沒用。

武則天想讓武三思當太子,一天把狄仁傑關進小屋,四面遮蔽眾人,問狄仁傑,一句話的事,要死要活,我想立武三思為太子,繼承我大周江山,你覺著咋樣。狄仁傑說不咋樣。皇上請想,武三思是您侄子,廬陵王李旦是您兒子,兒子和侄子那個親?關鍵問題是,您千秋萬歲之後,誰會給您上墳燒紙啊。兒子還是侄子?

且姑侄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廬陵王,則千秋萬歲後常享宗廟;三思立,廟不祔姑。

於是武則天決意立廬陵王,將李顯的名字改為武顯,當武周的太子,繼承武周的江山,而不是李唐的。李唐早就不存在了。

後感悟,即日遣徐彥伯迎廬陵王於房州。王至,後匿王帳中,召見仁杰語廬陵事。仁杰敷請切至,涕下不能止。後乃使王出,曰:“還爾太子!”初,吉頊、李昭德數請還太子,而後意不回,唯仁杰每以母子天性為言,後雖忮忍,不能無感,故卒復唐嗣。

要是沒有狄仁傑,大唐江山就只有七十年,到此為止了。

聖歷三年,狄仁傑卒,年七十一,贈文昌右相,諡曰文惠。中宗即位,追贈司空。睿宗又封梁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