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超單身社會》:如果單身社會成為現實,你做好準備了嗎?

今天我們的評審書目——《超單身社會》,來自日本作家荒川和久。

隨著未婚率、非婚率、離婚率逐年攀升,以及喪偶導致高齡單身者的不斷增加,預計到2035年,日本將有接近一半的人口是單身。為何日本年輕人不再憧憬婚姻,不再依賴婚姻排解孤獨?單身生活者的安全感又該如何獲得?《超單身社會》全景式診斷日本社會單身群體思想、生活、消費狀況,深入剖析日本單身社會根本成因。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評審團”,我們將不間斷地為大家送上最新鮮的閱讀體驗。書評君期待,在這個新欄目下,向所有人提供關於閱讀的優質評價,也同新的優秀“書評人”共同成長。

The Jury of Books

評審團

本期書目

《超單身社會》

作者:(日)荒川和久

譯者:郭超敏

版本: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2年5月

作者簡介:

荒川和久,日本大型廣告公司博報堂“單身活動系男子研究計劃”負責人,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法學院,進入博報堂後負責汽車、飲料、啤酒、食品、化妝品、電影、物流、電商、住宅等行業的各種業務,也負責品牌吉祥物開發、店面和餐廳運營等工作。作為研究單身生活者的權威專家,常受邀上電視和廣播節目,並在報紙、雜誌等媒體上撰文。著有《不能結婚的男人:持續增加的單身男的真相》。

譯者簡介:

郭超敏,國際關係學院日語筆譯碩士。譯有《低慾望社會》《如何說,同事才會聽》等多部圖書。譯作多為日本經濟和社會領域書籍。

評審員001:阿高

婚戀之外,我們能好好愛自己嗎?

“重要的是,每個人是否覺得幸福,無論是剎那間的幸福,還是暫時的幸福,還是想得到更多的幸福,這都不是他人能說三道四的問題,是自己個人的感受。”

“幸福的關鍵並不在於你是否結婚,是否有孩子等,而是無論你處於什麼樣的狀態都有不停追求幸福的行動力,以及無論多小的一件事,你都能感到幸福的能力。”

讀到這一段時,似乎才真的觸碰到了這本書的關鍵。我把這一頁的內容分享給朋友,並且在分享書的一瞬間分享了自己的幸福,我說,“現在就很幸福,一個人待在屋子裡,開著落地窗,海風吹向我的桌子,剛洗了頭髮也沒用吹風機,邊看閒書便等著它自然風乾。”

朋友也正處幸福中,立即和我分享了她的幸福:“今天和室友出去學習了一天聽了講座,晚上出來運動了,早上九點前起的,吃了三頓飯,一會兒回去洗了澡看看書。”

一來一往兩相交談的過程中,很恰巧地對應了這本書另一個最靈魂的觀點——“自己愛的人、愛自己的人”並不僅限於戀人、家人或是孩子。和自己志趣相投或價值觀一樣的人,又或者是“想法一樣的人”交流,自己就能感覺到幸福。

作者在序言裡談到這本書的核心就在於客觀重新審視從過去到現在日本的未婚、非婚、離婚等狀況,從“個體”而非群體的角度,關注個體的生活意識、消費意識以及價值觀這種精神層面的東西,思考在即將進入單身社會的每個人應該具備的意識和能力是什麼?他把這種能力稱為“獨自生活的能力”。這是一本對單身社會非常積極的書,作者沒有刻意把“單身族”與“已婚族”對立起來看待,全書的核心只在於證明,無論是選擇單身還是選擇走入婚姻,個體應該擁有感知幸福和愛自己的能力,即一種“獨自生活的能力”。作者的積極表現在,走出兩性關係的單一命題,將情感與幸福拓展到社會所有的人與人的關係以及人與物的關係,他相信“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獨自生活的能力’,就一定能夠創造出一個面向未來的靈活團體……創造未來的不是國家和社會,而是我們每個人的意識和行動!”

當然,作為一本題目關鍵詞為“單身”的書,雖然全書整體基調是這種超越兩性的積極心態,但主要內容還是與“單身的人”相關的,作者比較好的一點在於將泛化的單身人士做了劃分,一種是“選擇單身”的,一種是“想結婚卻結不了”的人。以這兩種分類闡述了兩類截然不同的群體,兩類群體面對社會上“單身霸陵”時,有不同的應對。除了傳統意義上始終未婚的單身者,作者還關注到離婚、喪偶等單身的情況,以其引用的《流動的社會》齊格蒙特的觀點來看,我們處在一個“液態社會”,“我們每個人隨時有可能變成一個人”,並且在作者看來,我們一生中和自己相處的時間長於其他,無論你是否選擇結婚。婚姻不是擺脫不幸的重點,人先要最大程度地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別人。擁有“獨自生活的能力”是我們應該學會的能力。這裡面還提到許多單身者面臨的困擾和現狀——諸如“單身騷擾”、存在於日本男性中的“主動困難”以及離婚困境等。

總之,這是一本比較通俗、啟蒙的書,如果你只是想簡單瞭解“單身社會”這個現象的話,作者權威的資料、簡潔易懂的分析已經描繪出了日本“單身社會”的基本輪廓,會讓你對這個現象有很多瞭解。他積極的心態與基調也會感染到你。

但如果你想更深入地瞭解,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單身社會”呢?婚姻是如何一步步在文明裡走向正當化的?在“單身社會”裡男性與女性究竟有何差異?讓他們選擇單身的原因真的僅僅只是書中提到的“經濟”原因嗎?“單身化”為什麼讓人憂懼和打壓?這些更深層次的探討這本書是無法帶給你的,需要很多更深的閱讀。站在廣告人和男性視角來探討單身話題,很多隱藏在資料之外的“為什麼”是被作者忽略的。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很多次《流動的現代性》和《風險社會》中的觀點,但都沒有標準引用也很難讓人追根溯源。它是一本通俗的流行書籍,卻不是一本嚴肅的學術探討。

閱讀評分:7.9分(滿分10分)

評審員002:周竹夏

評審員002:周竹夏

感謝新京報書評的贈讀,在這個充滿活力、萬物滋長的初夏,收到書的當天,ひとり様

(指“獨自一人”)

的我,打掃完與百萬蟎蟲、億萬黴菌共存的家,手機下單了除蟎用品和空調清潔之後,洗好澡已經晚上十點半了。這本書的尺寸和1。6萬的字數給了我開始閱讀的勇氣。在一個多小時之後我大概能開始寫書評,動筆之前還逛了逛作者荒川和久最後標明的擁有8個粉絲40條微博的網址。

首先,這是一本很真誠的書。作者在前言後記中指出,如果此書讀者能夠加深對未來單身社會的理解,並且撕下自己身上所有的標籤,在閱讀過程中發現自己心中誕生了新的自己,並與真實的自己相處,他將感到十分榮幸。無論對於已婚人士還是未婚人士、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男人還是女人,這本書都是值得一讀的,荒川用廣泛的調研,翔實的資料,認真的分析,勾勒了超單身社會的模樣,這是所有日本人未來一定要生存的還有愛的社會,也是中國人很好的參考。

那麼我在這本書裡照見了什麼呢?看著《櫻桃小丸子》長大的我,單曲迴圈著韓劇《請回答1988》主題曲《你不要擔心》,突然發現在30多年前,日韓文藝作品重點描繪的家庭,這一重要的組織單元已經瀕臨解體,社會的流動性增加,“沒有人能逃避個體化趨勢、也沒有人能不參加個體化遊戲”。日本政府提出“女性閃耀光輝的社會”口號,真實意圖原來是想靠增加女性就業而減少養老負擔,增加消費稅收,促進經濟增長。作為認真工作,消費比家庭人士高的單身女士,我雖然沒有閃耀,但很高興不是國家的負擔,感謝提倡男女平等的祖國多年的養育。還有很多筆記,比如單身該不該怪大腦的後扣帶回皮層之類,我就不一一寫出分享了,相信每個人在這本書中都能找到自己獨一份閱讀樂趣,而我的剩菜並不好吃。

未來的社會可以做些什麼來改變少子化的結局,挽救自己呢?這本書也提供了很多答案。例如與其提倡“為了解決少子化問題大家應該結婚”,不如優先建立一個不結婚也能養育小孩的社會體系。有家庭的男女,如何避免走向離婚?書裡暗示每年開春給老婆送禮是個不錯的選擇。

作為一本多角度的日本單身社會百科全書,書裡介紹了日本的遠離汽車現象,即如今日本已經不是那個人人有車的社會了,年輕人認為沒車也不會不方便,沒有什麼不好意思,即使有能力買車,如果不喜歡車也不會去買。這固然與中國人追求有車有房的消費觀念不合,所以我就好奇這本書為什麼會遺漏單身人士的住房問題。

最後,這本書翻譯得很流暢,沒有什麼閱讀障礙。只是我是一個看書還在腦中音讀的人,有一點小意見,就是在用日語假名的時候,可不可以標註羅馬字注音,解釋一下詞源。為了能認真閱讀,我不得不搜出五十音圖,查了ひとり様,讀wutolisama,寫作獨り様,名詞是一人的意思,這樣可算對得起我2個輔修日語學分了。

周竹夏

30年前影視作品中的日本家庭已瀕臨解體

我們都可能成為單身人士: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你做好準備了嗎?

從一開始,《超單身社會》吸引我的就是“超”這個字,在英文裡大概對應super的意思。不知道為什麼總會讓我想到中學歷史課本上的“一超多強”。關於此書我的讀後感大概有以下幾點:

1。 透過大量的數字和圖表進行統計比較,論證給人更紮實的感覺。但這也是本書讀起來讓我覺得有點費勁的地方,說實在話閱讀過程中要一邊看讓人眼花繚亂的圖表一邊理解作者的思路和想法還是有些困難的。

2。 對某些概念的定義細節也十分嚴謹。比如第一章上來講到“終身未婚率”時,就明確說明終身未婚率並不是一輩子都不結婚,而是50歲時還沒結過婚的人的比例。因為根據推算,50歲還未婚的人將來也不太可能結婚。這種嚴謹的定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們避免被大資料和統計數字誤導。

3。 全景式的觀察思考。不僅研究了單身男女選擇單身的原因,社會對單身人士持有的態度,還從單身人群的生活消費角度對其進行剖析,尤其是“單身男性的消費相當於一個家庭的消費”這個觀點讓我覺得很有趣。但不得不說,可能作者的研究重心還是在單身男性身上,如果深入研究單身女性,她們在某些方面的消費說不定還要高於一個家庭的消費。

4。 很多問題在現在的中國社會也即將面臨或已經身處其中。不管是延長退休年齡還是鼓勵三孩生育,我們國家的老齡化問題也在日趨嚴峻。但我們沒有日本作為發達國家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福利,所以在問題真正擺在面前之前,多瞭解一些前車之鑑還是很有必要的。

5。 我覺得作者有個觀點很有意義,每個人都應該認真思考一下。那就是我們都可能會成為單身人士,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你做好了單身的準備嗎?父母終將老去,孩子不可能時刻陪伴在身邊,而愛人也可能離婚或逝去。所以不僅是從未結過婚的母胎solo人士,即便是有過親密關係和家庭婚姻的人,也可能會面臨獨自一人生活的境況。而你有過這個心理預期嗎?作者在書中也給了答案,那就是要先愛自己,要自身獨立才行。我很贊同著作關於獨立生活的論述:“獨立生活”就意味著“精神自立”。“自立”並不是不依賴任何東西,而是說被很多靠得住的人或物包圍,你可以自己主動選擇哪些人或物。能夠自我抉擇的人才是真正的“精神自立”。

6。 就中國的國情而言,超單身社會這種情況可能更多還是發生在大城市。小城市的觀念和人情社會現階段感覺不太可能會有超單身現象的出現。但這也是一種思考,畢竟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問題在於你有沒有勇氣做出改變或者堅守自我。

7。 在書中的論述中,女性對婚姻的不滿或者走進婚姻的理由排名前幾的原因必有一個和金錢有關。而勞動力和就業市場的男女差異,比如對生育的嚴苛,同工不同酬現象等,又加劇了女性在金錢地位的不平等。女性作為“第二性”,做出關於婚姻的選擇可能很多都是被“裹挾前行”的無奈之舉。

8。 另一個讓我覺得有些意外的地方在於,相比於因為男性有外遇而想要離婚,似乎女性有外遇而離婚這一原因排名更高。詳見第四章中《離婚的主導權在於妻子》這一節。我好奇的是究竟是女性出軌率更高還是女性婚外情暴露之後夫妻離婚的機率更高?畢竟妻子發現丈夫的不忠行為後忍氣吞聲過日子的可能也大有人在吧。

30年前影視作品中的日本家庭已瀕臨解體

閱讀評分:7分(滿分10分)

綜合評審員的意見,

《超單身社會》

得到了7。3分

(滿分10分)

的評價。三位評審員都提到,讀者閱讀

《超單身社會

》可以掌握日本當代家庭和社會結構的基本輪廓,書中提供的大量細節又可以幫助讀者從側面瞭解日本的婚戀觀念、性別議題、職場文化,等等,三位評審員也對此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把日本作為參照物件,如果有一天單身社會成為生活中的現實,你做好準備了嗎?

你們如何看待這本書呢?覺得評審團的意見如何?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的鼓勵與批評!

文/各位評審員

編輯/李永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