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中關村論壇前瞻|以創新為根,北京高精尖企業“扎進”兩個國際引領支柱產業

過去五年,北京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超過4萬億元,今後五年經濟總量將突破5萬億元大關,未來五年,北京將瞄準高階、智慧等方向,鞏固完善高精尖產業格局。根據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要做大兩個國際引領支柱產業,即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和以創新藥、新器械等代表的醫藥健康產業。2022中關村論壇開幕前夕,北京商報記者實地探訪了曠視科技、科亞醫療、博雅輯因公司,一系列高科技技術和專案,正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人工智慧:助力製造業數智化升級,可拓展複製

贛鋒鋰業第三期智慧立體倉儲系統正式投產執行後,曠視機器人又參與了贛鋒鋰業第四期專案建設,此次贛鋒鋰業選用了曠視科技自研的智慧托盤四向穿梭車(以下簡稱“四向車”)+AMR(自主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

曠視科技幫助贛鋒鋰業的萬噸鋰鹽工廠實現數智化升級,支援作業7×24小時不間斷連續運轉,根據三班制生產,每年電費節省約100萬元;裝機容量降低約70%;托盤成本降低約40%。並且方案可複製性強,可以拓展應用於公司的其他工廠倉庫,滿足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快速建設智慧工廠的需求。

四向車也是曠視科技準備在2022中關村論壇展示的產品,“產品機身厚度僅125mm,是目前市場上實際投入使用的最薄的四向車之一;在換向速度上,PS1500空載換向時間2。5s,帶載換向時間3。5s;此外還擁有6枚避障鐳射,搭載磷酸鐵鋰電池/鈦酸鋰電池兩種電池;在續航方面,PS1500產品電池容量為60Ah、功耗40W、充電1小時可以連續工作8小時”,曠視工作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此外,曠視科技還將展示演算法生產平臺AIS以及城市運營中心IOC。

曠視總裁付英波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中關村論壇15年是與中國科技發展同頻共振的15年。曠視是中關村科技創新企業之一,和中關村論壇結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緣。成立十年多來,曠視始終堅持推動人工智慧的技術創新和產業落地,如今已成長為中國和世界上領先的人工智慧企業之一。曠視自主研發的新一代AI生產力平臺Brain++,構建起人工智慧的基礎設施,可以大幅降低演算法生產的門檻,讓AI能力變得更加普惠。曠視聚焦消費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三大業務賽道,打造了具有競爭力的軟硬結合AIoT產品體系,全面助力工業生產、城市生活的高效和安全。”

相關資料顯示,2021年全年人工智慧產值規模將達2070億元,同比增長11%;2022年北京人工智慧相關產值規模預計約2270億元,同比增長9。7%。人工智慧領域學者數量超4000人,佔全國的28%。北京人工智慧領域核心技術人才超4萬人,佔全國的60%;AI論文發表量全國第一,佔全國的35%,AI專利申請量全國第一;北京人工智慧相關企業數量超過1600家,佔國內人工智慧企業總量的28%,也居全國首位。

新器械:創新專案投入臨床,患者成本減九成

成立於2016年的科亞醫療,是中國AI醫療器械三類證首證企業,也是率先同時擁有中國NMPA、美國FDA、歐盟CE三重認證產品的人工智慧醫療國際領先企業,擁有強大的研發團隊,頂級行業專家160餘人。

拿到中國首個AI(人工智慧)醫療器械三類證的就是科亞醫療的核心產品深脈分數。“這款產品是全球首款採用深度學習技術進行冠狀動脈生理功能評估的產品,採用人工智慧技術對冠狀動脈CT影象進行無創血流儲備分數(FFR)分析,快速評估冠脈狹窄是否會導致心肌缺血。科亞醫療自主開發的DeepFFR技術,能快速、準確地進行無創血流儲備分數分析,僅需10分鐘時間,即可獲得冠脈血管任一點FFR數值,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有創冠脈手術檢查,輔助醫生臨床決策”,科亞醫療副總裁焦桐介紹。

“你可以把血管想象成一個水管,患者患阻塞性冠心病的話,可能是水管有水垢變狹窄了。之前醫生要對如何處理水垢做出判斷,往往需要對患者進行冠脈造影檢查來確認。患者要先住院,從患者的動脈穿刺插入導管到心臟冠脈,在射線下進行。一臺冠脈造影手術需要花費5000元左右,加上住院費用等約2萬元,是有創檢查,相當於在水管鑽洞,伸一個管子進去。現在透過無創CT影像就能輔助醫生做出相應判斷,患者只需為這項檢查花費不到2000元,相當於你只需要給水管拍照就可以做出判斷了”,科亞醫療董事長兼CEO王立偉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

2021年8月,科亞醫療的深脈分數DVFFR已正式在北京安貞醫院投入臨床使用。截至目前,這項技術在安貞醫院已經服務了近5000名患者,共有1000餘人次避免了不必要的冠脈造影檢查,為患者節省了醫療費用約為2000萬元。更重要的是為醫生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臨床決策工具,最終使患者獲益。

科亞醫療還和安貞醫療成立了安貞-科亞醫企聯合實驗室,主要在人工智慧技術、大資料分析及應用、醫學影像分析、手術機器人、精準醫學、臨床輔助診療、病理輔助診斷、腫瘤早篩與診療等臨床應用領域開展創新研究。

2021年,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牽頭制定了新一輪《北京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1-2023 年)》,2021年新增醫藥上市企業20家,達近三年最高,2022年上半年又新增6家上市企業。進入國家創新器械審評通道並獲批上市的醫療器械7個,擁有獲批上市AI三類醫療器械產品7個,數量均居全國第一;1類創新藥獲批3個。

創新藥:四大基因編輯平臺,治療癌症等多種疾病

2021年,北京醫藥健康產業全部企業營業收入為4760。5億元,同比增長116。7%。累計完成工業產值4153。9億元,同比增長1。62倍。2022年一季度累計完成工業產值715。7億元,同比增長7。2%;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6。18億元,佔全市工業的15。9%。醫藥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15%,保持兩位數增長,明顯高於全市平均值。

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明確,要搭建基因編輯平臺,加快間充質幹細胞、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治療)、溶瘤病毒產品、非病毒載體基因治療產品研製。

博雅輯因就是一家專注於基因編輯技術轉化的、處於臨床階段的全球性生物醫藥企業,致力於研發針對難以根治的遺傳病和癌症的創新療法。

創立於2015年的博雅輯因,是中國基因編輯領域的龍頭企業,聚焦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建立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因編輯、生物資訊、高通量基因組編輯篩選三大科學卓越中心,和包括體外療法造血幹細胞平臺、體外療法通用型CAR-T平臺、體內療法RNA鹼基編輯平臺、靶向療法高通量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在內的四大治療平臺。

以體外療法通用型CAR-T平臺為例,博雅輯因CEO魏東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針對造血幹細胞和T細胞的基因治療有個共同點是:可以把它取出來進行編輯,再放回病人體內,這叫做體外療法,這種療法對工藝要求很高”。

他進一步說:“通用型CAR-T結合了CAR-T技術和基因編輯技術。通用型CAR-T平臺可以基因編輯健康供者T細胞,去除免疫排斥分子,製備CAR-T治療癌症,這種異體CAR-T產品的優點是即需即用、劑量靈活、可更有效的質量控制,可規模化、成本低。通用型平臺的意義在於,原來供給個體用,現在規模化供給,一個健康供體的T細胞,可以製備並供上百人份使用。目前博雅輯因已聯合北京企業藝妙神州,開發通用型CAR-T療法,治療癌症患者,該在研產品正在開展研究者發起的臨床試驗。”

此外,公司在研產品——針對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編輯療法產品ET-01,是我國第一個獲國家藥監局批准進行臨床試驗的基因編輯療法在研產品。目前ET-01的多中心I期臨床試驗正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深圳市兒童醫院和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開展,並已完成所有患者入組。

經過前期的創新積累和產業孵育,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已進入創新自主化的攻堅期、產業叢集化的發力期和數字智慧化的迸發期。

北京商報記者 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