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上海 北斗人 :戰神團隊 創世界紀錄

如果有人問誰是夜空中最亮的“星”,那麼上海“北斗人”肯定有一席之地,“北斗三號”用 6 年時間走完美國GPS系統花了20年時間攻關的技術。其中,2015年,北斗三號首發星成功升空入軌就驚豔了世界,“優雅”的外形下,整合著70%的新技術;2018年,又是這支團隊,一年中將八顆北斗衛星成功送入太空,助力北斗三號系統創下世界衛星研製和發射的歷史紀錄,被業界稱為“戰神團隊”。

不久前,一場名為《星耀:夜空中最閃亮的“星”——共話“新時代北斗精神”》在科學會堂舉行。北斗三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中科院微小衛星研究院副院長林寶軍研究員,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席紅霞研究員,中科院上海天文臺曹月玲研究員,以及參與北斗三號衛星建設團隊的青年成員們,從幕後走到臺前,結合各自的親身經歷,回顧北斗三號衛星創新攻堅的艱難歷程,分享自主創新的深切體悟。

林寶軍的名字總是與北斗三號聯絡在一起的。其實,在2009年來到上海組建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首發星研發團隊之前,他已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2004年,因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的貢獻,他成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獲獎者之一。

林寶軍領導和主持了北斗導航衛星關鍵技術攻關、北斗三號試驗衛星、組網衛星研製及發射全過程,2011年至2016年完成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首發星的研製,2016年至2019年主持完成了10顆組網衛星的研製和發射。

他剛到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時,只有142個人,之後平均一年招100個人,現在也就600人,面對的,卻是一堆新技術,他們要忙著解決新技術和風險的關係。“那時規定新技術不能超過30%,而我們的首發星新技術已經佔到了70%,其中的壓力可想而知。”

北斗三號導航衛星綜合測試副主任設計師王亞賓解讀“北斗星的數字密碼”。全年近 120 天的節假日無休,通宵值班多達 180 余天;每晚10點以後,每個實驗室都依然是精神抖擻、熱火朝天工作的場景……一串串真切的加班數字,讓在場的每一位聽眾動容。

“2小時是一場加長版電影的時間,我們加班的時間足以看 2200 場電影;2小時是家長每天陪伴孩子學習的時間,我們加班的時間,足夠伴隨著孩子從一年級讀到六年級。 在這一年裡,我們要對 40000 多引數進行判讀,每天要分析比對約 10G 的資料,如果把這些資料打印出來,摞起來的厚度高達 400多米,相當於東方明珠的高度,而這僅僅只是一天的工作量。”他說。

市科技工作黨委書記劉巖在宣講會上指出,新時代北斗精神,是“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精神的血脈賡續,更是一代代北斗人數十載風雨兼程、數千天集智攻關的具體體現。他號召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以新時代北斗精神為動力,聚焦科創中心建設“四梁八柱”重點任務,聚力突破“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三大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奮力開創上海科技創新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本次宣講會由市科技工作黨委、市科協、中科院上海分院、市科委等共同舉辦,上海科技系統有關科研單位、中科院上海各科研單位、上海部分高校、市科協機關、直屬單位和所屬學會、區科協、基層科協代表300餘人參加了宣講會。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組織研究生線上收看宣講會直播。

作者:沈湫莎

圖片:主辦方提供責任

編輯:任荃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