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宋朝的畫作有什麼特點?為什麼畫家都喜歡在畫中寫字?有什麼含義?

一、宋朝畫作意境

若論中國歷史各個朝代對於文學的熱衷,那莫過於唐、宋這兩個朝代,唐朝詩人倍出,以“大小李杜”最為傳唱,更有張若虛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宋朝的詞人則是各個朝代無所比擬的,李清照、黃庭堅、溫庭筠、柳永、韋莊這幾個宋朝大詞人千百年來一直被後世所熱衷。

宋朝的文人,擅長寫詞的同時,也多是擅長音律以及作畫,李清照因為以詞傳世,所以她的畫並不為多數人所知。在文人的觀點裡,詞的最高境界就是“詞中有畫畫中有詞”,所以一般而言,擅長做詞的人也擅長作畫,就如這幾個大詞人,其實他們也有很多畫作傳世,只是被他們自己的詞所掩蓋了名氣而已。

在宋朝的畫作裡,以山水畫最為流傳,而山水畫,又以意境為上佳。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詞之一字,有境自成高格”,宋朝幾個大詞人所做之詞,皆意境深遠,他們所做之畫,也皆融合詞中所蘊含的意境,所以後世說宋朝山水畫是“詞中有畫,畫中有詞”。關於宋朝山水畫中的意境,可以結合詞來發掘其隱藏的內涵,宋朝的山水畫基本臻至巔峰。

以大詞人黃庭堅為例,黃庭堅除詩詞在,在作畫領域也頗深,尤其擅長山水畫。在文學角度,要了解一個文學家的詩詞或者畫作之時,必須先了解其生平,從其生平出發,可以發現更多隱藏在其作品中的內涵以及意境。像辛棄疾、文天祥之流,他們作品中對景的描寫,多是抒發愛國之情,感嘆國破山河存。所以要想發掘黃庭堅隱藏在畫作之中的深意,需要先了解大文豪黃庭堅的生平。

黃庭堅,字魯直,北宋時期的大文豪,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書法、詩畫作品流傳後世。如同大部分文人一樣,不是懷才不遇就是被貶壯志難酬,黃庭堅屬於第二種。黃庭堅與其他三人又被稱為“蘇門四學士”,都是蘇軾門生,黃庭堅與蘇軾一生相似,都可以用命運多舛來形容,蘇軾一生都在被貶與被提的過程。

而黃庭堅擁有文人骨子裡的不羈,為官過程中,從不與人虛以委蛇,也不會阿諛奉承,這樣剛正不阿的官在百姓眼中是清官好官。可是在官場中,這樣的人是不懂變通,性子太直,是被排擠的物件。

黃庭堅初入仕途有蘇軾的門面在,黃庭堅上任宣州知州,黃庭堅在《神宗實錄》中寫有“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黃庭堅在《神宗實錄》中寫有“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這句話已經是對章敦、蔡卞與其黨羽的控訴,此刻的黃庭堅在官場中沒有自己的勢力,卻剛直諫言。

在朝中黨羽眾多的章敦、蔡卞二人怎麼可能會初入仕途的黃庭堅所創,最終結果是黃庭堅誣陷二人,被貶涪州別駕。之後的幾十年裡,黃庭堅與蘇軾一般無二,頻繁被貶,一生壯志未酬,直到臨死前也未能一展抱負。三、黃庭堅與蘇軾畫作對比

所以有這麼一個人生基調在這,黃庭堅的山水畫中所蘊藏的意境,儼然不如蘇軾大氣,蘇軾雖然一生被貶,他卻心態平和,能與村野婦人促膝長談,也能為年老歌姬洋洋灑灑作下一篇《琵琶行》,偶爾也能與友人乘舟遊赤壁,可以說蘇軾的人生雖然一直被貶,卻也活的逍遙自在。黃庭堅雖然師出蘇軾,卻沒有一絲蘇軾的人生態度。

再看黃庭堅畫作,他所作山水畫,以草木江河為主,用細毫勾勒草木,筆走游龍,從專業方向來看,技術一絕。畫作主體以粗毫而作,下筆剛硬,線條流暢且直,畫作整體上看磅礴大氣,卻有些剛直,給人一種僵硬的感覺。

結合其生平,黃庭堅作山水畫不似蘇軾,格局太小,蘇軾的畫作《赤壁賦》這篇文章一樣,從皓月清風,山間江水引發對“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人生思考,蘇軾對於被貶一事習以為常,人生態度樂觀,所以畫作裡蘊含的意境頗有些“謫仙人”飄逸的感覺。

黃庭堅始終跳不出被貶的憤懣,在他的人生裡只有為官才能壯志,被困在這一方世界裡,所以他的畫作始終是圍繞著自己山水那麼一小塊地方。他的畫作中的意境,不如蘇軾大氣,黃庭堅的大氣僅僅是體現在山水畫的表面,如果從深處所含意境來看,用“小家子氣”來形容也不為過。

山水畫,自古以來傑出則皆以山襯水,以水襯山,山水相輔相成。有詩曰:“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句詩很好的體現了山與水之間的關係,明月照在山上的松柏之間,泉水在月光的映照下流經山上的石頭,意境悠遠,意味深長。四、宋朝文人山水畫意境以詞而分

宋朝山水畫,若論意境,必定與作者平生態度有關。花間派詞人韋莊、溫庭筠等人詞風浪漫,多寫女子閨閣的愛情詞,所以他們的山水畫作,多是燈火葳蕤、庭院小築,他們山水畫作的意境以浪漫為主,體現的是宋朝時期男女直接的含情脈脈。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柳永等人,他們的詞以含蓄為主,更多的是透過做詞體現詞人內心的情懷。正如李清照,被後世稱為古代“四大才女”之一,才情絕豔,一生熱愛收藏名畫,即便是金軍入侵,逃亡過程也極力保護那些畫作。

她自身在山水畫上的造詣被她自己詞作掩蓋光芒,所以名聲不顯。她的山水畫,以狼毫細筆所作,本身女子的緣故,即便有男子都難以媲美的才情,始終都有女子的柔情。所以她的畫作中,意境都偏向生活閒情,比之蘇軾,缺少大氣,也少了些人生感悟。

參考文獻:

《宋詞》

《人間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