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姬闢方是周懿王叔叔,姬燮是周懿王之子!為何姬闢方成功繼位

西周建立之後,周公旦建立了周禮,其中最核心的一條是“嫡長子繼承製”,以此避免內耗、維護內部穩定。

從周成王(周武王之子)到周懿王,西周一共歷經六代,都是採取嫡長子繼承製,但周懿王去世之後,繼承製度上卻出現了重大變化。

周懿王叔叔叫姬闢方,嫡長子叫姬燮,按照周禮應當是姬燮繼位,但實際上卻是姬闢方成了西周天子,這是西周第一次違背“嫡長子繼承製”。

問題在於,周懿王大約生活在公元前937年—前892年,處於西周中期,還沒到王朝後期時妖孽橫行之際,在這種王朝統治應該還比較穩固的情況下,姬闢方為何能夠成為周天子,姬燮又為何沒能爭到王位?

周懿王元年,一個叫“獫允”的遊牧部族,根本不給周懿王的面子,立即出兵侵略西周,國人深受其苦,作詩諷刺周懿王治國無能,《史記》記載“懿王之時,王室遂衰,詩人作刺。”

登基之初時,西周遭到異族入侵,還能把責任推到前任天子身上,但隨後京畿之地仍然遭遇異族多次入侵。《竹書紀年》記載:“懿王七年西戎侵鎬(鎬京),十三年翟人侵岐(周原岐山),十五年,王自宗周遷於槐裡(今陝西興平東南)。”

周懿王21年,命令虢公率軍北伐犬戎,結果卻是大敗而歸。

成康昭穆時期,北部異族一直都被壓制,但周懿王繼位後,情況急轉直下,異族不斷侵犯西周,乃至多次兵臨鎬京城下。究其原因,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西周國力正在下降,一方面是周懿王治國無方。

但從統治集團內部來說,當時他們還很難直觀地發現國力下降,而是認為周懿王治國無能,於是內部矛盾就會愈發激烈。根據西周青銅銘文揭示,周懿王之前的冊命,宣讀冊命的是史官,且有詳細而繁瑣的過程;但周懿王之後的冊名,缺少了冊命過程,且宣讀者變成了周懿王本人……。總之,舊有的禮儀和制度被打破了!這一現象反映了周天子與諸侯大臣之間存在矛盾,且周天子的光環開始消退。

周懿王還有一件事,也讓諸侯大臣們非常失望。公元前897年,出現了“天再旦”的天文現象,就是一天之內出現兩次天亮,應該是早上發生了日全食。對此,周懿王驚懼不已,認為鎬京不吉利,於是選擇犬丘(又名廢丘,今陝西興平東南)為新都,後來更名為槐裡。第二年,新都還未建好,周懿王就倉促遷都,不僅讓西周政治尊嚴受到傷害,也導致很多大臣不得不捨棄在鎬京的利益。

對外,周懿王不斷喪師失地;對內,周懿王不斷妥協而打擊王權威信;對天象,周懿王更是驚懼到遷都,讓很多大臣的利益與尊嚴都受到傷害……。。如此種種,導致統治集團內部對周懿王非常不滿,於是《竹書紀年》記載:“懿王之世,興居無節,號令不時,挈(qiè)壺氏不能共其職,諸侯於是攜德。”

按照周禮要求,“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因此無論如何,周懿王去世後,都該嫡長子姬燮繼位。但周懿王實在是治國無能,導致西周對內對外都遭遇空前的危機,而史書上說姬燮為人軟弱無能,因此這就給了姬闢方的機會。

對於姬闢方的繼位,《史記》記載只有一句話,即“懿王崩,共王(周共王)弟闢方立,是為孝王”,至於姬闢方如何繼位等一概未提。《竹書紀年》記載“諸侯於是攜德”,原因在於姬闢方繼位不合周禮,於是他的繼位被說成“諸侯擁立更有德行之人”,即“立德不立長”或“天下有德者居之”。

對於周孝王,司馬遷記載非常簡略,只有短短20餘字,沒有談及他的功績,但《竹書紀年》記載周孝王勵精圖治,積極打擊西戎對西周的威脅,一定程度上“中興”了西周,可惜中道崩殂,故而死後諡號為“孝”,這個諡號是對他功績的最好總結。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稱霸西部的秦國,就是在周孝王幫助下才起家的。當時,為了打擊戎狄,周孝王積極養馬,發掘了善於養馬的秦人祖先非子,後來將非子冊封在秦地,為附庸、佔地50裡。

因此,從周孝王能力上看,他之所以能夠繼位:首先與在特定歷史條件下,西周上下渴望一位能夠改變現狀、重塑帝國輝煌的君主有關;其次是周孝王手段高明,拉攏了大臣諸侯,由此獲得了大量支援,即“諸侯於是攜德”,從而打破了嚴格的“嫡長子繼承製”。

由於周孝王的繼位,並未遵守周禮,因此司馬遷在講述這段歷史時,有意隱藏了周孝王的相關事蹟,對他的描述非常簡單。

最後,周孝王去世之後,不是他的兒孫繼位,而是姬燮繼位,史稱“周夷王”。至於姬燮為何能夠繼位,《史記》記載說“孝王崩,諸侯復立懿王太子燮,是為夷王”,諸侯為何復立姬燮,這是一個未解之謎。

參考資料:《史記》、《竹書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