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為何現代人幾乎拉不動古人的弓,是我們的體力退化了嗎?| 老話題一

為何現代人幾乎拉不動古人的弓,是我們的體力退化了嗎?

射箭運動在世界許多民族都有,據文獻記載,黃帝的時候,文明初開,很多器械都是在那時發明的。人類學研究結果表明,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時,中間出現過一箇中石器時代,或者叫細石器時代。

在博物館,可以看到什麼是細石器。舊石器是打製的,就是用一大塊石頭砸擊另一塊石頭,砸出很粗的刃,這就是最初的手斧;或者砸出一個球狀的石塊,可以當作錘子砸別的東西。這就是舊石器。新石器是磨製石器,把石頭拿來後,找一塊比它更硬的石頭來磨,磨出來的斧子非常光滑,刃開得非常平正,孔鑽得非常圓。

中石器時代就處在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中間,但在中國不典型,且年代比較短。新石器、舊石器都很大,而中石器時代生產的石器都非常小,也比較精緻,我國發現的也不是很多。弓箭的發明和使用最早就在這一時期。

中國大約也是在中石器時代發明弓箭。文獻講到過很多善於射箭的人和射箭高手。可惜那時沒有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否則一定可以拿很多獎牌。

比如,在堯的時候,天氣異常,就好比十個太陽同時出來,把莊稼曬得枯焦,草木都活不了,老百姓沒東西吃。這時出現一個叫“羿”的人出來射日。漢代有個風氣,就是在墓葬的石頭、磚頭上刻畫各種題材的淺浮雕。

從圖中可以看到,這人張弓箭射樹枝上的烏,烏代表太陽,因為古人說,每個太陽裡都有一隻烏,他“上射十日”,射掉了九個,有人勸他不要再射了,剩下一個留著用吧,所以“

羿射十日

”,最後沒有射完。

到了春秋戰國時,《左傳》記載,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神射手,叫

養由基

,他和一個叫潘黨的人比賽射箭。那時比賽的內容有兩項,一個是比誰眼力好,射得準,有“百步穿楊”的說法;另一個是比力量,看誰臂力強。

他們把七副皮做的鎧甲疊在一起,養由基一箭就把七副鎧甲射穿了。

古代有很多成語是與射箭有關的。比如說,“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張而不弛,文武不能。弛而不張,文武不能。”

用弓必須張弛有度的道理,來比喻歷史上的文王、武王之政。

拉弓需要的力量很大,一般人拉不滿,有的好弓要幾百石的力量才能拉開。

事實上,射箭的難度之一就在拉弓上。

把弓拉開來以後,手不能長時間停在那個動作上,否則手指會受不了,弦會扣入手指的肉裡。

後來古人發明了一種弩機,射的時候能夠把弓弦拉住,固定在一個位置,並且有一個開關,這樣,手就不用過多使勁了。後來,又出現弓弩手,弓弩配有準星,可以用於瞄準。

作了這麼多的介紹,我們就來回答一下,為什麼現代人幾乎拉不動古代弓箭的這個問題了。

有很多人猜測是不是我們的體力退化了呢?其實不是這樣的,而是因為缺少訓練。

古代有“鄉射禮”的說法。“鄉射禮”,顧名思義,是一鄉之民舉行的一項射箭比賽活動。但是這種比賽,跟西方的競技性質的體育比賽不盡相同。

中國的這項射箭比賽,除了含有競技性質之外,其中還包含著一種理念,就是必須能夠促使人內外兼修,身心和諧,“射”能觀德。

體育運動的真正目的,應該是促使一個人全面發展,而不是成為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

古代比武,各部落均有習武之場所,每年正月、七月、十月,舉行三次會,每3年要舉行一次大規模比武大會。會上要賽馬、射箭,要拉弓比力氣。

弓分10分、16分、24分等等,能拉24分弓的人便是蓋世英雄。

拉弓射箭的基本功在於“吊膀子”

,練臂力,就是根據自己力氣的大小做兩個泥球,趁溼的時候抓上五個手指印,晾乾後就可以抓起來吊膀子。搭箭拉開弓還要瞄準,要是胳膊沒勁兒,一哆嗦就射不準了。吊膀子就是為了練胳膊上的勁。

那時用的弓箭和現在的不一樣,現在的弓箭只能作為運動用,不能用於騎射。弓的力度叫“力”,一力是十五斤,比如說五力弓,要有七十五斤的力氣才能拉開。不過拉弓要用橫向的力量,就算能提起七十五斤東西,也未必能拉開五力的弓。

所以你看,拉弓射箭是有很多講究的,也是要經過很多的訓練的,現代人拉不動古代的弓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