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每日一薦】當你深受虐待時,如何在他人的快樂中保持自己的快樂?

虐待的一個典型特徵,不是小氣吝嗇,而是一種雖然無意識但卻非常生動活躍的衝動──挫敗他人,粉碎別人的快樂,使別人失望和掃興。受虐一方的任何滿足或興奮都會激起施虐者的惱怒不快,他會以某種辦法挫敗或瓦解受虐者的快樂。比如,如果對方想見他,他便露出不快。這兒摘引一段阿爾多斯·赫胥黎的話:“這是一種何等精心修飾過的權力意志呵!這是怎樣一種穿著淑雅外衣的殘忍啊!這又是怎樣的一種稀世奇才呵──它的陰霾居然有如此巨大的傳染性,甚至最好的興致和快樂也會被它擊潰和窒息!”

他特別熱衷於找別人的毛病,發現別人的弱點並津津樂道於指出這些弱點。他從直覺上就知道別人的敏感處和薄弱點。他傾向於運用直覺無情貶斥或苛刻別人。他可能把自己的這種行徑合理化為坦率誠懇、意在助人;他可能會認為自己是因為懷疑他人的才能或正直才真正感到不安的;但假如別人反過來質問他的這種懷疑是真心還是假意,他便會驚恐不安。

患者的這種毛病也可以表現為一種對他人的不信任態度。他會說,“要是我能夠信任那個人就好了!”在他的夢中,那個人不是變成臭蟲就是變成老鼠,他又怎麼能喜歡和信任那個人呢?換言之,不信任別人,其實是自己蔑視別人造成的後果。如果說施虐者意識不到自己對別人的輕侮,那麼,他卻能夠意識到自己對他人的不信任。

恰當地說,這不僅是一種傾向,而是一種吹毛求疵、處處找岔子的慾望或怪癖。他不僅專心注意別人實際有的過失,還極善於把自己的過失外化,從而認為別人有罪。比如,假如他因為自己的言行使別人不安,他馬上會留意到別人的反應,甚至鄙視別人的這種情緒變動。假如受威脅的一方對他不太坦率,他又會嚴厲斥責別人在保守秘密或撒謊。他責怪對方事事依賴他,卻無視正是自己盡了全力把對方變成附庸。這種受虐一方的無形的損害不僅表現在施虐者的言語上,還伴有蔑視性行為。帶侮辱的、卑劣的性行為也是表現之一。

然而,當施虐者的這些趨勢受阻受挫,或局面倒轉過來時,他又會覺得自己是在受壓、受利用、被蔑視,從而怒不可遏地發作出來。在他的想象中,無論怎樣報復得罪了他的人,都不解恨。他恨不得又踢又打,將對方碎屍萬段。這些發瘋般的虐待狂表現也可能被他壓抑下去。代之而起的是一種極度的驚惶或某些機體功能障礙,這說明內心的緊張已大大增強。

如果我們把虐待狂看作神經症症狀,我們照例不能先試圖解釋症狀,而應該盡力去理解產生這種症狀的那種人格結構。當我們從這一角度來看待問題時,我們可以認識到,只有感到自己的生活無用又無意義的人,才會發生明顯的虐待狂傾向。在這種狀態下,如果一個人找不到妥協的退路,必然會變得忌恨一切。他感到自己永遠受排斥,永遠打敗仗。

因為報復,所以痛苦

我們對虐待狂傾向的人進行了這樣的觀察以後,看到了他是這樣一種人:因為他感到自己被別人排斥在外,註定倒黴,於是便倒行逆施,盲目地將報復性惱怒發洩到別人身上。我們現在也懂得了,他透過使別人不幸,試圖緩解自己的痛苦。但這還不是全部解釋。單是破壞性趨勢還不能解釋這麼多虐待狂表現所特有的那種忘乎一切的追求。必定還有某些更肯定的好處,某些對施虐者來說意義更大的好處,才驅使他有那一切表現。

我們這樣說,似乎與我們先前的斷言有矛盾,即先前認為虐待行為是喪失了希望後的產物。一個不再懷有希望的人怎麼還能夠有所希望,有所追求,而且是以這樣的執著與狂熱進行追求呢?然而事實是,患者主觀上認為,他不僅平息了難以忍受的自我鄙視,同時還給自己造成了一種優越的感覺。當他鑄造別人的生活模式時,他不僅獲得一種令他鼓舞的權力感,還找到了一種自己生活的潛在意義。當他在情感上利用別人時,他為自己提供了一種代償性感情生活。這大大減弱了對自己的貧乏空虛的感受。當他擊敗別人時,他得到了一種勝利的興奮,這自然使他忘掉了自己可憐的失敗。這種對復仇性勝利的渴求,也許是他最強大的動力。

他所有的追求也同樣是為了滿足自己對激情與興奮的飢渴。一個健康的、心理平衡的正常人並不需要這樣的興奮。越是成熟的人,越不在乎那種興奮。但虐待狂患者的感情生活是空虛的,除了憤怒和勝利之我外,幾乎所有其他感覺都已被窒息了。他是一個雖生猶死的人,需要那些猛烈尖銳的刺激才感到自己是個活人。

最終,我們看到的是,在表面非人性施虐行為的背後,都有一個飽受痛苦的人——一個被生活所擊敗,四處尋求代償的人,一個在絕望中掙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