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吳京:我們都是 愛國主義 ,不要把愛國情懷當噱頭!

當吳京的《戰狼1》和《戰狼2》上映的時候,很多人都沒想到他能獲得這麼大的成功!可能是“人紅是非多”,很多人看到他取得這麼大的成績,賺了這麼多的錢,於是就眼紅了,開始在網上拿“愛國主義”來對他進行抨擊,說他販賣愛國情懷。

講實話,即便吳京真的是在拿“愛國情懷”當噱頭來炒作電影,總也好過現實生活中那些可恥的“精日分子”,披著中國人的皮,說著背叛祖國的話。家國情懷從來都不應該被忘記,無論它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因為大浪淘沙,誰真誰假,歷史自有定論!

今天筆者想要和大家分享一首充滿家國情懷的詩作,杜甫的《春望》。這首詩可以說是杜甫一生憂國憂民的真實寫照,充滿強烈的愛國熱情。作為後人,我們沒有理由不會背誦它。

春望 杜甫(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天寶十四年(即公元755年)七月,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杜甫聽聞以後,隻身一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投奔肅宗。然而不幸的是,還沒等他出陝西,就在途中被叛軍俘獲了,困留長安長達一年多。至德二年春,即公757年,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之中寫下了這首千古名作。

杜甫是詩中聖手,揣摩人情,寫景狀物,體貼入微。他尤其擅長對事對物說抒發感情。這首詩開篇就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兵荒馬亂,。一個“破”字觸目驚心,像是摔碎了一隻心愛的器物,疼在詩人心上。

國家破了,山河仍在。可是山河對戰爭根本沒有什麼感覺,一到春天,城外仍然是草木森森,一片春色。此情此景,令憂心憂國的詩人備加傷痛。春色有多撩人,詩人心中的傷痛就有多沉重!

從詩歌藝術上講,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首聯中,詩人眼裡所見的景色即是對國家最深的眷戀。接下來的詩句是寫詩人一家一人的生活感受。“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此詩千古流傳的名句,歷來為後人所盛讚。

世事如此艱難,花見了也要落淚。家人離別的痛苦,鳥聽了也要心驚。花本無情為何有淚?鳥本無心為何會驚?一切皆是因為詩人心中深藏的沉重的家國情懷。春花本應嬌豔明媚香氣迷人,鳥兒本應歡呼雀躍唱著委婉動聽的歌聲,可是在此時的詩人眼裡,花也落淚,鳥也心驚,因為它們都感受到了詩人心中沉痛的憂愁。

杜甫繼承了古詩傳統中以樂景寫哀情的藝術手法,並賦予其更加深厚的情感,獲得了更為動人的藝術效果。詩人痛感國破家亡,因此越是美好的景象,越會增添他內心的傷痛。這一聯透過景物描寫,借景生情,移情於物,表現了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的深重情感。

後四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是說整整一個春天,詩人都在兵荒馬亂中度過,根本得不到家中的訊息。這樣的情形令人焦慮不安。他的白髮越搔越短,連簪子都要插不住了。

詩人用一個“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這迫切的心情使人感覺異常貼切親近。從古至今,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國,一封家書裡也寫著國家。詩人由國破家亡、戰亂分離寫到自己的衰老。 “白髮”是愁出來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

在這首詩中,讀者能深切切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痛苦和悲愁,也能更加體會到詩人傷時憂國、思念家人的真切情感。我想,這也是後人之所以把杜甫與李白並列的根本原因。因為文學作品必須以崇高的人格為依託。否則,作品本身就會失去巨大的魅力。後人推崇杜甫,不僅僅的是推崇杜甫的詩作,更多的是推崇杜甫詩作中的家國情懷。

關於當今影視劇和一些文學作品中的家國情懷,親愛的讀者,你是怎麼看待的?在現實生活中,家國情懷究竟應該如何發揚傳承?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傳播中國古典詩詞之美,需要你我的參與!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