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一張藍圖繪到底記記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史上首個呼籲全社會的15年

□鵲華秋

? “古村落是祖先創造的第一批文化成果,古村落也是我們今天最後的精神家園……”2006年,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史上首個呼籲全社會並聯絡國際學術力量保護古村落的《西塘宣言》正式發表。15年來,得益於專家學者的奔走呼籲和各級政府對古村落保護的重視,6819個古村落納入保護範圍。留住“美麗鄉愁”、傳承文化基因、延續歷史文脈,古村落保護十五年,任重而道遠。

一張藍圖繪到底,保護始終在首位

西塘古鎮

錯落有致的馬頭牆和觀音兜、曲曲折折的煙雨長廊、繁複多變的花牆花窗、悠閒自在的居民和遊人……4月26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馮驥才、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兩位中國古村落保護領域泰斗級人物再度聚首西塘,參加《西塘宣言》發表十五週年國際研討會。

正是藉助十五年前的《西塘宣言》,浙江省嘉善縣西塘古鎮得以完好地儲存了25萬平方米明清古建築群,成為目前全國儲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古鎮,併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預備清單。

15年後,馮驥才再次參觀西塘後,給出了非常高的評價:“西塘,國內古村落保護的一個成功的典範。”

古村落保護公認有“四難”:一是整體保護難,二是嚴格按照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原形制的修繕難,三是與古村落共生共存的環境保護難,四是留住原住民難。作為“成功的典範”,西塘在解決這些問題方面做了積極的嘗試。

整體保護重在頂層設計。早在1986年,西塘鎮城鎮建設總體規劃中,就提出“保護古鎮、開發新城”的思路。1996年,圍繞全面保護古鎮的風貌特色,西塘從城鎮性質、職能、佈局等方面對城鎮建設總體規劃進行了全面修編。此後,無論是《西塘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還是《西塘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都將保護放在了首要位置。幾十年來一張藍圖繪到底,讓西塘古鎮的整體保護有了“硬槓槓”。

在制定規劃的基礎上,西塘對古鎮開展了從整體到區域性的一系列保護修繕工作。自1996年至今,西塘共投資5。2億元用於古鎮景區各類保護工作,並在建設維修過程中,選擇專業施工隊伍,堅持採用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修繕方式,確保古建築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古建築遺產是古鎮的靈魂,一旦毀壞,將是致命打擊。為了保證古鎮的建築環境安全,2015年4月,當地啟動硬體安全整治,整改完成消防安全、電氣線路、明火使用安全等各類隱患9497處。2016年7月啟動軟體環境整治,出臺《西塘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建築保護與整修監督管理辦法》,使古鎮風貌保護有了實質性的操作規範。2017年3月,西塘又啟動以“建築安全、消防安全、風貌保護”為重點的鞏固綜合整治,拆除違章搭建3012平方米,對酒吧、民宿等業態進行規範整治,並出臺七份標準檔案,保障後續管理。透過三次集中整治,西塘古鎮的安全得到夯實。

今天,作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先行啟動區的西塘,正完善全域景觀風貌建設,推進申遺工作,傳承中國記憶,打造西塘旅遊未來型景區,探索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小橋流水人家,一個都不能少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西塘是罕有的“生活著的千年古鎮”。

雖然西塘是5A級景區,但是它裡面住著7600多名原住民。週日到週四每天下午5點鐘到第二天早上8點鐘,景區都是開啟的,還景區於民,還鎮區於民。在全國5A級景區,西塘是唯一有數千名原住民生活在裡面的景區。正因為如此,西塘也被譽為“最有煙火味的古鎮”。

保護和開發,是天平上很難平衡的一對矛盾。有些古鎮,遊客多、旅遊市場旺,最後把街道門面都外包給了他鄉的商人,造成村裡原住民的成分變化,古鎮變得過度商業化。還有一些古鎮,則採取了“靜態保護”的方式,將原住民全部遷出,老房子還在,古鎮卻死氣沉沉。

從遺產保護角度看,古村落保護不但需要古老建築,更需要原住民的生活習性、風情民俗、地方方言。在促進文化遺產的開發與利用中,西塘秉承“活態保護”的理念,重點做好“生活”的文章,讓當地居民、遊客參與到保護中去,使整個保護“活起來”,讓遺產充滿生氣。

讓原住民留下的關鍵是古鎮要宜居。“房不怕住,就怕空置”,對於房屋特別是古建築來說,有人居住使用,可以做到經常維護修補,可以及時發現安全隱患,這樣就能確保房屋的健康。如果空置,導致無人看管,房屋可能加速老化,甚至發生火災等安全事故。

為了改善居民生活條件,西塘除了古建築修復、立面整治外,還實施了管線地埋、河道整治、駁岸維修、淤泥清理、危房建築檢測加固等保護工作,讓當地百姓切實得到了實惠。

古村落是人與環境千百年來和平合理相處的產物,這些古村落的歷史風華經過長時間積累才展現出來。正因如此,馮驥才非常欣賞西塘能把原住民留下而不是“趕走”。他說,原住民和村落的關係就像傳承人和非遺的關係一樣,沒有傳承人的非遺,立刻就消失,沒有原住民的村落,只是空架子。

在阮儀三看來,“保護是應該讓它繼續生存下去。對待古建築要像對待老人一樣,要盡心地呵護他,出於關愛之心,能讓它繼續存在下去,並且讓它健康地一代一代往下走,而不是像我們現在很多的保護就是僅僅是留存它的表面。”

人去房空留隱患,保護手段待豐富

一個現實問題是,即便“過度開發”會有各種各樣的弊端,但被“過度開發”的機會也並不是每個古鎮、古村落都有。

4月11日晚,由中國文物學會與浙江衛視共同發起的世遺揭秘互動紀實節目《萬里走單騎——遺產裡的中國》,走進西遞、宏村、南屏等皖南古村落。

南屏有著1000多年的歷史,至今保留著相當規模的宗祠、支祠和家祠,被遊客譽為“中國古祠堂建築博物館”。它並非一個籍籍無名的村落,《菊豆》《臥虎藏龍》等多部著名影片在此拍攝,所以南屏也被稱為“中國影視村”。2019年12月12日,南屏村還入選了2019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

皖南南屏古村落

然而,相比世界文化遺產宏村、西遞,南屏並沒有得到太多遊客的眷顧。南屏基本保留著原貌,村民們雖樂得清淨,但大多難掩失落。這裡和中國絕大多數村莊一樣,青年人多數選擇外出打工,村裡只留下了老人和孩子。嘉賓楊瀾深刻感受到了南屏人的兩難:“又不能動,又很難拿它來產生收入,進而付出很多資金來保護,這就變成了一個很糾結的事情。”

在節目中,嘉賓單霽翔則很擔憂空心化的問題:“咱們的傳統民居也好,古建築也好,都是磚木結構的,這種結構的建築一旦沒有人氣兒了,它糟朽得就快了。年輕人在家鄉能夠有一番事業的空間太少。”

這種擔憂並非杞人憂天。2月14日傍晚,千里之外,有近400年建寨歷史的“中國最後的原始部落”雲南滄源佤族自治縣翁丁村老寨發生火災。全寨105戶房屋絕大多數被大火燒燬,僅剩下三四戶房屋較為完整。

據報道,造成翁丁村寨此次火災悲劇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屋分離”。在旅遊業興起後,大部分村民搬遷到了新村,只剩下17戶仍在老寨居住。按照當地規定,搬到新村的村民每戶每天可以派一人回到老寨的房子裡“上班”,“上班”時間為每天8點半至下午5點左右。起火當日,老寨的大部分村民已經下班回到新村,房子起火時沒有被及時發現,導致火勢迅速蔓延。

雲南滄源佤族自治縣翁丁村老寨

翁丁村寨的遭遇有些偶然,但或許也是必然的。據中國古村鎮大會資料顯示,近15年來,中國古村落銳減近92萬個,並以每天1。6個的速度持續遞減。即便是列入保護名錄的近七千個古村落,絕大多數也處於逐步空心化的過程。

古村落空心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民工進城的“打工潮”,到開發區就業潮,農村生活設施的落後、上學難、就醫難、行路難、對城市生活的豔羨,以及在鄉村找不到更好的勞動資源等等,這些都是誘因。如果上升到文化層面解讀,則是原住民和鄉村管理者缺乏文化上的自覺。

村落空心化是世界性的問題。西方社會自工業革命開始,鄉村社會就開始瓦解。現代城市的崛起一定要大量吸引鄉村的勞動力與人口,村落空心化便開始出現。可見,村落空心化是人類程序中正常的現象,但中國的情況有些特殊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世所罕見的速度發展,使得村落的空心化來得極其突然而快速,相應的矛盾和挑戰也更加尖銳。

現實中,很多古村落居民都抱著南屏人的心態,埋怨所在村沒有“被開發”。但馮驥才認為,現在單一地把開發旅遊當做古村落的救命稻草,並不是好現象。文化和旅遊從本質上不同,將古村落改造為旅遊景點既不是目的,也不是初衷,所以,更多的古村落保護路徑還有待探索。

? 他建議,可以借鑑歐洲民間每年評選一個“文化之都”的形式,選出在古村落保護方面工作突出,同時政府、專家及原住民都認可的“古村落之星”,透過這種方式,讓典型村莊脫穎而出,並作為榜樣讓其他村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