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金聖嘆是誰?為何說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批評家,看誰不舒服就說

金聖嘆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批評家,所謂批評家,就是看誰不舒服就要說兩句的那種。文學批評家就是針對某些文學作品,指出缺陷,進行批評。

《水滸傳》、《西廂記》、《左傳》等等都沒能逃得過金聖嘆的一雙慧眼。金聖嘆把這些批評的話都給編成了書。

估摸著由於職業病的關係,所以金聖嘆也養成了一副憤世嫉俗的習慣。如果生活在盛唐或者宋仁宗時期,可能金聖嘆反倒會受到各種追捧。但是他生活在明末清初這麼一個非常敏感的時期,這就註定了他的悲劇。

早年金聖嘆的作品傳到了順治皇帝跟前,順治帝是個努力學習漢文化的皇帝,他一眼就看中了金聖嘆的文章,稱他為古文高手。

也正因為這件事,使得金聖嘆對清廷似乎多了一份好感。他甚至天真地認為清廷要更加光明正大,會為老百姓著想。

因此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的時候,吳縣縣令任維初為了收稅鞭打老百姓,同時虧空漕糧的時候,金聖嘆便聯合一百多個讀書人,一起到孔廟去哭喪。

表面上是在哭順治皇帝,實際上是在控訴任維初的暴行。與此同時他們還跑江蘇巡撫朱國治那兒告了任維初一狀,希望朱國治把任維初給法辦了。

這就是著名的哭廟案,但是問題的根本不是哭廟這件事,而是金聖嘆天真地認為清廷可以為民做主。讀了這麼多書,豈不知時局的黑暗?看來真的是白讀了。

金聖嘆不僅是個文學批評家,還是個非常皮的人。那麼他到底有多皮呢?有關他的小故事實在是太多了。

1、嘲諷舅舅錢謙益。

著名文人錢謙益,本來在南明弘光朝,擔任禮部尚書。但是清軍一來,這哥們就帶著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清軍了。

此前他的小妾柳如是,曾拉著他一起,打算跳河殉國。可是錢謙益剛把腳伸到水裡,立刻哆嗦了一下抽了回來,表示:水太涼,不能下。

值得一提的是,錢謙益就是金聖嘆的親舅舅。有這麼一層關係,按道理錢謙益應該會救一下自己的外甥吧?但是錢謙益絲毫沒有提起過這件事,為啥呢?原來金聖嘆早就和錢謙益鬧掰了。

當初錢謙益辦壽辰,大家都知道金聖嘆是才子,所以分封希望金聖嘆寫副對聯恭賀錢侍郎。結果金聖嘆嘿嘿一笑,表示獻醜了,提筆寫下:一個文官小花臉;三朝元老大奸臣。

氣得錢謙益渾身發抖,從此以後表示跟外甥金聖嘆恩斷義絕。金聖嘆也表示無所謂,反倒是落得輕鬆,至少不用再跟這種舅舅打交道了。

2、給倆兒子的訣別對聯。

金聖嘆被送到法場以後,家裡人來送行。一個個哭成了淚人,尤其是倆兒子蓮子和梨兒。金聖嘆到了這個時候還是非常輕鬆。

他甚至還想活躍一下法場的氛圍,讓砍頭的氣氛輕鬆一些。於是他對倆兒子說:老爹最後給你們出一個對聯,上聯是蓮子心中苦。

倆兒子一聽哭得就更慘了,顯然活躍氣氛失敗了。金聖嘆只好嘆息了一聲,自己說出了下聯:梨兒腹內酸。

3、被砍了以後,還不忘皮一下。

終於到了手起刀落的時候,金聖嘆這個時候依舊還沒有忘記笑一笑。結果一刀下去,金聖嘆的腦袋滾出了好遠。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金聖嘆的兩個耳朵裡,分別滾出了兩個小紙團。開啟紙團一看,一張紙上寫著“好”,另一張紙上寫著“疼”。

這可挺讓人感到意外的,不少人不清楚什麼叫做從容赴死,或許金聖嘆已經達到了這種境界。

金聖嘆就是在這種壓迫政策下喪生的,其實這就是一種文化的不自信。我的文化更先進,你無法追趕上,所以就刻意打壓其發展,僅此而已。

其實在明末清初那種大環境下,文人是不能隨便發表自己的言論的。錢謙益好在還是金聖嘆的舅舅,如果是陌生人,那金聖嘆那個時候就會被拉出去砍了。

既然知道大環境如此,為什麼還要這麼張狂呢?由此可見,金聖嘆的聰明只停留在書本知識上,對於時事他是一竅不通。他讀書過目不忘,是個少年天才,長大以後又能批評各種文學作品。但是他對時局的敏感程度太低,結果造成了這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