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范增為項梁獻上了一條什麼樣的計策?為何項梁會對范增有很大影響?

范增這個人出世的時候,年紀已經很大了,七十多歲的他本來應該在家安度晚年,但是他並不是個安分的老頭,他最擅長的就是奇謀妙策,秦末亂世秦失其鹿群雄並起,范增看準時機,投靠了項梁。在第一次見到項梁的時候,范增就為項梁獻上了一條計策。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史記·項羽本紀》

這個時候,陳勝已經失敗,天下的反秦勢力有點迷茫,范增看到了問題的關鍵在於陳勝起義名不正言不順。於是他對項梁說:“陳勝的失敗的必然的,因為他沒有號令天下的能力和號召力。當年秦滅六國,楚國最不應該被滅,秦採用欺詐的手段讓楚懷王客死異鄉,這件事讓楚人對於秦的仇恨最深。因此才有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說法,但是陳勝起義,不立楚王的後裔,而要自立為王,所以失去人心,必然不能長久。你今從江東起兵,楚人瘋狂來投奔您,這不光是您的威名,更因為您是楚人,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將的緣故,大家希望您能夠復興楚國,而不是項氏自立為王!”

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史記·項羽本紀》

項梁認同范增的說辭,便派人到楚地去尋找楚王的後裔,終於找到了熊心,發現已經是個放羊的羊倌了。項梁立熊心為楚懷王,用來順應楚地的人心,得到了楚人更大的支援和認同。這是范增第一次進入大眾的視野,而且是七十歲高齡的時候。本來後面的劇本應該是項梁節節勝利,但是這裡面出現了偏差,起義軍內部出現了矛盾,齊國不配合楚軍的行動,這讓項梁很被動,說他輕敵冒進,我看這裡面有些問題,因為人的性格很難改變,項梁突出的特點就是一個字:穩。說他輕敵冒進,還不如說他是死於政治陰謀,楚懷王想把自己的權力坐實,宋義想取而代之,因為宋義和齊國的關係曖昧,可能早就達成了某種協議。

項梁已破東阿下軍,遂追秦軍。數使使趣齊兵,欲與俱西。——《史記·項羽本紀》

項梁派使者去聯絡齊軍,想和他們一起進攻秦軍,但是齊國不配合楚軍,因為楚軍干涉了齊國的內部事務,齊國出兵配合楚軍行動是有條件的。

田榮曰:“楚殺田假,趙殺田角、田間,乃發兵。”項梁曰:“田假為與國之王,窮來從我,不忍殺之。”趙亦不殺田角、田間以市於齊。齊遂不肯發兵助楚。——《史記·項羽本紀》

田榮表示自己出兵也不難,只要楚國殺死了田假,趙國殺死田角、田間,齊國就出兵助楚。對於田榮的條件,項梁沒有答應,他的答覆是:“田假曾經是齊國的國王,窮途末路的時候來投奔我,我不忍心殺死他!”看到項梁的態度很堅決,趙國也表示自己不會殺死田角和田間來取悅齊國,這種事情他們幹不出來。田榮於是就做壁上觀,不肯發兵幫助項梁伐秦。

……益輕秦,有驕色。宋義乃諫項梁曰:“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項梁弗聽。——《史記·項羽本紀》

如果按照史書的記載,這個時候的項梁因為連續的勝利而被衝昏了頭腦,他開始盲目自信起來。實際上項梁所率領的楚軍在反秦諸多勢力之中風頭太盛,因此遭到了多方勢力的打壓和掣肘。尤其是被項梁推上王位的楚懷王熊心這個傀儡,利用利用宋義、劉邦等人,企圖對項氏發難奪回屬於自己的王權。於是就有了項梁輕敵傲慢,不把秦軍放在眼裡,而宋義足智多謀,勸諫項梁說:“勝利後就開始驕縱不把秦放在眼裡,這是最大的危機,秦的實力還沒有見底,因此一定要小心謹慎,以防被其反撲!”但項梁並不聽從宋義的好言相勸,反而一意孤行。

道遇齊使者高陵君顯,曰:“公將見武信君乎?”曰:“然。”曰:“臣論武信君軍必敗。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史記·項羽本紀》

宋義在出使齊國的途中遇到了齊國的使者高陵君顯,他對高陵君顯說:“你要去見項梁嗎?”高陵君顯回答:“是的。”宋義說:“你還是慢點去,我預見項梁必定會失敗,如果你不想死的話,就去慢一點,這樣就可以避開這次災禍!”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史記·項羽本紀》

秦軍在章邯的率領下,將驪山的囚徒都放了出來,因而聚集了幾十萬人馬,在定陶之戰中,用偷襲的辦法擊潰了項梁率領的楚軍,並殺死了項梁。

沛公、項羽去外黃攻陳留,陳留堅守不能下。——《史記·項羽本紀》

在我看來,說項梁的失敗是因為他自己輕敵冒進所致,是由於章邯如何強大所導致的,並不是全部。還有重要的一點是項梁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他的侄兒項羽不在身邊,沛公劉邦的人馬也不在身邊,他們都去攻打陳留,但陳留卻沒攻下來,項梁屬於孤軍作戰,諸侯們的部隊也沒有配合他一起向秦軍進攻。

沛公、項羽相與謀曰:“今項梁軍破,士卒恐。”乃與呂臣軍俱引兵而東。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史記·項羽本紀》

項梁是反秦聯盟的主心骨,他被殺死,大家群龍無首,一時沒有了主意。連項羽這時候心裡也沒有了底,因為這個時候的項羽還不是楚軍主力,叔父的死讓他不得不儲存實力,選擇避秦軍鋒芒,和呂臣、劉邦佔據有利地形以待時機。

楚兵已破於定陶,懷王恐,從盱臺之彭城,並項羽、呂臣軍自將之。以呂臣為司徒,以其父呂青為令尹。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史記·項羽本紀》

這個時候的楚懷王開始了奪權行動,他從自己居住的盱臺到達了彭城,命令項羽和呂臣各自管理自己的部隊,提拔呂臣為司空,地位在項羽之上,劉邦也被封為武安侯,統帥碭郡兵。楚懷王目的是培植自己的勢力,降低項氏在楚軍中的影響,劉邦和呂臣的能力不如項羽,出身資歷也不如項羽,但楚懷王對他們的封賞,卻遠遠超過了項羽,這就是赤裸裸的打壓!

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史記·項羽本紀》

不久楚懷王的進一步行動開始了,他召宋義覲見和他共謀大事,然後委任宋義做上將軍,項羽作為他的副將,而范增作為第三號將軍,一起出兵去救趙國。各將軍均歸宋義節制,宋義號稱為卿子冠軍。這個時候的項羽乃至項氏已經十分被動,下一步宋義的刀就要架到項羽的脖子上了,怎麼辦?看到這有人會很奇怪,范增不是項梁的死黨嗎?項梁要出問題的時候,他不提示反而是宋軼義出來指點江山,而項羽已經面臨被收拾的局面,項氏面臨傾覆的危險,他是個項氏的智囊,為什麼不出來指明方向呢?

首先在定陶之戰時,范增並不在項梁身邊,項梁把范增安排到了項羽的身側,作為他的輔佐之人。在確定了宋義和楚懷王的真實目的之後,項羽採取了行動,而在背後操縱一切,指點江山的人是范增。破釜沉舟擊敗章邯,一舉成為西楚霸王,重新奪回楚軍的指揮權,這一切的一切正是項羽的勇加上范增的智,智勇雙全,則不可勝也。

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史記·項羽本紀》

劉邦入關中約法三章,在范增看來,劉邦在山東時是個貪財好色之人,而到了關內居然對錢財女色失去了興趣,這證明他的志向已經不在這些。至於所謂天子氣,無非是要敦促項羽下定決心,快速把劉邦這個潛在的威脅剷除。於是就有了鴻門宴這一橋段,但在鴻門宴上,由於項伯暗中相助,加上張良從中斡旋,項羽錯過了殺死劉邦的最佳時機,有貴族性情的項羽不屑於利用酒宴暗殺的方式除掉劉邦,鴻門宴的結果不僅是劉邦逃脫,也讓范增和項羽之間產生了很深的隔閡。因為范增儘管是謀士,但在楚軍中有相當高的地位,加上亞父的身份,讓項羽感覺自己處處受制。

使者歸報項王,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史記·項羽本紀》

作為項梁的朋友,項羽的長輩,范增確實很想幫助項氏奪得天下,而在他眼裡項氏唯一的對手就是沛公劉邦。要想擊敗項羽,就必須剷除范增,因此陳平採用反間計離間項羽和范增之間的關係。項羽果然中計,懷疑范增與劉邦之間有陰謀,因此奪取了范增的部分權力。

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行未至 彭城,疽發背而死。——《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的做法讓范增難以接受,他大怒說道:“現在天下已定,君王自己好自為之吧,我回鄉養老,不能侍奉君王了!”項羽並沒有挽留範曾,因為在他的內心中這個老頭終於不會再說東倒到西,對自己比比劃劃倚老賣老了,終於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主導一切!於是他同意了范增回家養老的要求,范增年事已高加上舊病復發,還沒到達彭城便舊傷復發而死。

此時的項羽已經不需要范增,他要獨掌權力,陳平離間計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項羽已經不是一個孩子了,范增這個項梁安排的輔佐之人,已經顯得多餘,范增離開是因對項羽失望,項羽同意則是為擺脫束縛,而范增的死則是個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