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薦讀】古人寫下這些詩,真是讓人大跌眼鏡!你讀過幾首?| ?書城

詩傳情,亦可言志,還可說理。詩中不僅有纏綿悱惻的愛情,有激勵人心的勵志,也有警醒世人的哲理。古人喜歡遊山玩水,在遍賞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也會有人生的豁然開朗,於是就會寫下許多流傳千古的名篇。

杜甫登泰山,寫《望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王之渙登鸛雀樓,遂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安石登飛來峰,也曾寫過“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詩留下了,對人生的感悟也留給了後人。讀詩,就是在與古人對話。心境不同,同樣的事物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角度不同,看問題的方式也就不一樣了。情懷不同,表達的道理自然也不同。

蘇軾是古代最具有影響力的一位詩人,他處處不順,可是他從未喪失過對生活的信心;無論生活多麼糟糕,蘇軾從來沒有抱怨過,也沒有放棄過。蘇軾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北宋最了不起的文學家。蘇軾的詞首首經典,而他的詩也充滿哲理,比如這首《題西林壁》就被編入了小學教材,成為了人人會背的經典之作。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背誦並默寫全文的小詩,曾經難倒了無數少年兒童,從前不想學,如今卻牢牢地印在了腦子裡。這首詩描寫的就是蘇軾遊覽廬山後,看著山中之景,想到的人生哲理。

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蘇軾從黃州被調到汝州,路過九江時,與友人遊覽了廬山。廬山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喜愛的風景名山,關於廬山最著名的一首詩當屬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不過李白單純寫的是景色“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種誇張的描寫是李白特有的浪漫情懷。而蘇軾寫廬山,除了景色,更多了哲理,細細品來,頗有深意。

蘇軾經過了橫、側、遠、近、高、低不同角度對廬山的觀看,才發現了廬山真正的奧秘,當處於不同的角度的時候,看到的廬山是不一樣的,因此很難看清廬山的全貌,於是,蘇軾得出了一個看似普通實則又深刻的偉大哲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啊!

所謂“當事者迷,旁觀者清”看山觀景也是同理,身在山中,又怎麼能看清山的全貌呢?人總是受主觀意識的影響,看問題存在偏差,很難對事物進行全面的認識,只有跳出事物本身來認識事物,才能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知。就像生活中,我們替別人分析問題時,總是頭腦清晰分析得十分清楚,但是到了自己的問題需要解決時,卻往往焦頭爛額,毫無頭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