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這個成語在古代很常見,但很多人讀錯,大部分人讀錯,甚至會讀錯!

很多成語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被使用,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然而,有些成語卻相對生僻,懂的人不多,用的人更少。一方面是因為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今生活與古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習以為常的成語被滄海桑田的鉅變所淹沒。比如今天要說的這個“方枘圓鑿”,不光含義難懂,大部分人甚至都會讀錯。

一、怎麼讀?

這個四字成語中,“方”和“圓”當然不會被讀錯,關鍵就在於“枘”和“鑿”。

“枘”字讀ruì,它的原意就是榫頭。我們現代傢俱連線方式很多,有人統計至少上百種。然而,在古代的傢俱、建築中,大量使用的是榫卯結構。兩件木結構的部分之上,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相互咬合,起到連線作用。

這種連線方式是中國傳統木結構中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極為精巧的發明,不僅能夠承受較大載荷,而且還允許發生一定的形變。應用在建築上,可以抵抗地震,紫禁城、天壇祈年殿、山西懸空寺、應縣木塔等等都是它的代表建築。

至於說“鑿”,相信絕大部分朋友都不會讀錯。它念záo,也有人讀zuò。其實,後者是消失很久的舊讀,現在已經廢棄不用。不光此處讀záo,它也只有這一個唯一的讀法了。

二、什麼意思?

因為現在建築大多是磚混結構,傢俱連線也很少使用榫卯結構,所以這個成語也變得相對生僻起來。其實,我們解釋下就很好理解。剛才說了,枘是榫頭,鑿就是卯眼,它們互相咬合,才能讓兩個部件連線起來。

根據常識我們都清楚,榫頭和卯眼雖然是一凸一凹,但榫頭的外輪廓與卯眼的內壁形狀必須一致,才能連線緊密。這麼說來,方形的枘,圓形的鑿,自然無法連線,成語的大致意思便水落石出了。它通常用來比喻觀點格格不入,人和人互不相容,也可以用作圓鑿方枘。

生活方式和物品的改變,讓我們和古人的知識結構完全不同。在古代,類似的成語還很多,比如量鑿正枘、量枘制鑿都與榫卯結構相關。它們表達的意思都是榫頭卯眼需要完美配合,比喻辦事要從實際出發,不能沒有規矩,天馬行空。

三、成語來源

我們知道,成語都是固定的片語,大部分都有精彩的來源故事,方枘圓鑿也不例外,這與屈原和宋玉有關。

屈原能被視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離騷》對其加分不少,“量鑿正枘”就出自這首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中。《離騷》很長,我們只節選相關部分:

不量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葅醢。

在此處,屈原以枘與鑿的配合作比,展現了自己高潔的品德。屈子死後,宋玉在《九辨》中歌頌他的美德,這便是“方枘圓鑿”的來源:

圓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齟齬而難入。

宋玉是屈原的學生,繼承了老師的衣缽,相信也反覆研讀過《離騷》。他以方枘圓鑿比喻屈原的品德與朝中那些小人格格不入,是涇渭分明的。

四、成語用法

現代人用這個成語,似乎有些賣弄,但在古代卻是非常常見的。比如在《史記》中的《孟子荀卿列傳》中,司馬遷感嘆當時百家爭鳴,陰陽家鄒衍到處受禮遇,孔子、孟子卻備受冷落,這就是他們的理論並不為世人與人主認同,是“持方枘欲內圜鑿,其能入乎?”

在今天,榫卯結構已經並不流行,這個成語也不流行,但祖先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卻值得我們深入探究,不斷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