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薦讀】《論語·學而篇》:《論語》中的那些話,你知道都有哪些?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同\”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篇》

《論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編者並非某一人,而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傳弟子們記錄的孔子以及其弟子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整理彙編而成的語錄合集,其中很多話語都蘊含了非常深刻的道理,無論古今都是孩子們啟蒙以及大人們增加自身學識的不二之選。

《論語》大約成書於戰國時期,如今留存下來的共有20篇、492章,其中444章是記錄孔子與弟子等討論的內容,另外48篇則是記錄孔子的弟子們相互談論之語,我還記得當初讀中學的時候,《論語》就是必背課文,還不是選背,得全部背誦。

但不得不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論語》當中一些關於教育、思考、文學、哲學方面的內容,至今都在對我們起到引導作用。

但我們都知道,當初因為秦始皇\“焚書坑儒\”那件事,再加上古代典籍歷經數千年光陰本就儲存不易,原本的《論語》早就不見蹤影,直到東漢末年出了位儒家學者鄭玄,才參照了各種典籍,以\“張侯論\”(《論語》流傳的一個版本)為底本,形成了《論語注》。

但就算當時形成了《論語》,可想要保留下來依舊不容易,兩千年來為《論語》進行註釋的書籍數不勝數,但大多數全都湮沒在了歷史的塵埃當中,連個手抄本都難得尋得。

說到這大家大概知道接下來是怎樣的劇情,說實話當初我看到這訊息都震驚了,為何中國失傳了的《論語》寫本,卻在日本二手書店找到?

這事發生在2020年9月,日本主流媒體《朝日新聞》都報道了此事,一本來自大約公元6~7世紀的《論語》注本,《論語義疏》手寫本在日本的一家二手書店中找到了,這本書成書時間大概對應在我國南北朝末至隋朝時期。

有些讀者可能不懂這個《論語義疏》到底是什麼內容,其實上面已經說過了,真正的《論語》已經失傳,我們如今看到的《論語》都是根據各種資料彙總編撰而成,因此歷朝歷代都有很多關於《論語》的補註,這本《論語義疏》正是其中之一。

隋唐時期中日交流頻繁,日本屢屢派遣遣唐使來我國習得更為先進的文化制度,因此這本《論語義疏》就傳到了日本,直到清代乾隆年間又傳回了我國,之後機緣巧合再度去到日本,然後出現在了一家二手書店當中,後來被慶應大學買走。

日本受我國古代思想文化影響非常大,尤其是隋唐時期,單憑如今唐式建築最大且儲存最好的建築群是在日本就能窺探出一二,儒家思想也是如此,日本第一部成文法典《憲法十七條》中第一條第一句就是\“以和為貴\”,可以說日本的儒家思想從某些方面來看貫徹的比我國更加深入。

面對最早的《論語》手寫本在日本二手書店找到一事,日本網友們也是議論紛紛,其中有幾條引起了我們國人的深思:\“古代中國每次朝代更替都會消除以前時代的痕跡,最好還是留在中國,那麼,慶應大學在結束(展覽)後就交給他們嗎?\”、\“儲存傳世文物是日本的擅長。\”

這裡有兩點,第一點我們可以看到,日本普通百姓對於文化歸屬還是很理性的,第二點,那就是為何儲存傳世文物日本更加擅長?這點還真不是日本給自己臉上貼金,因為很多古代文物日本在儲存上面的確比我國要好,包括很多博物館當中的書畫文字類的鎮館之寶,其實都並非原跡,而是後人的臨摹本,只是臨摹的年代比較久,因此也具有了價值。

透過這本《論語》的故事,我們的確應當反思一下,中國人對於傳統文化為何總是做不到妥善儲存呢?甚至就連如今一些年輕人進行的傳統文化復興活動,也被很多人打上\“吃飽了沒事幹\”的烙印,我們難道真的不需要歷史傳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