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兒童詩,最有趣的是哪一句?這首詩讓孩子的作品成為一門必修課

吟詩作對是古時文人墨客的一種習慣,他們經過長年累月的苦讀,心中的妙語自然手到擒來,這一點也讓後人品讀詩詞之時,能獲得良好的觀感和啟發。朗朗上口的詩句中摻雜有作家本身的格調,這種借景抒情的方式在很多詩詞中都有展現,也能夠看出詩詞作為一種特殊文體的作品。

如果要說古人所寫的兒童詩,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上面的這幾句寫鵝的詩句,就是唐代詩人駱賓王的《詠鵝》詩。駱賓王七歲能詩,號稱“神童”,據說《詠鵝》就是此時所作。

就是這樣一首人人耳熟能詳的短詩,1400年後,又被人模仿出了新高度——一位年近七旬的農民,依據《詠鵝》仿寫的《詠雞》,成為第二屆“農民文學獎”的獲得者。這位農民詩人名叫危勇,是湖南湘陰縣鶴龍湖鎮的養殖專業戶,勞動之餘,喜歡即興來上幾句順口溜,是村裡有名的文化人。愛寫詩的危勇,因為一場文學賽事,而聞名於世。

危勇生活的鶴龍湖鎮,以養蟹為聞。為了擴大影響,由湖南作家張一一發起在湖南湘陰縣鶴龍湖鎮開始舉辦“農民文學獎”,2014年為首屆。

首屆“農民文學獎”得主是以擦鞋為業的農民女詩人蔣慕平。蔣慕平是湖南湘陰鶴龍湖鎮古塘村人,在幫人擦鞋之餘,愛好寫戲。1996年,蔣慕平寫了一個劇本《送公糧》,內容是一個村裡發洪澇災害,收成不好,男人就想跟糧站的人套一下近乎,以便矇混過關。女人知道了這事,趕緊趕到糧站坦誠一切,最後丈夫理解了妻子,夫妻倆高高興興地牽手回家去了。蔣慕平的作品,都是圍繞她的生活、遭遇展開的,寄託了她美好的願望。

第二屆“農民文學獎”的獲得者,就是年近7旬的農民詩人危勇,危勇的獲獎作品為18個字的《詠雞》詩:

雞、雞、雞,尖嘴對天啼。

三更呼皓月,五鼓喚晨曦。

這首《詠雞》詩,為危勇贏得了萬元文學大獎,在鄉村引起不小的轟動呢。但是,《詠雞》詩的獲獎。

第三屆“農民文學獎”得主為餘秀華。餘秀華的獲獎,似乎是眾望所歸。

親們,有什麼觀點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參與是一種美德,表達是一種進步。很多讀者都養成了點讚的習慣,如果寫得好,望大家閱讀後,點個贊,點個關注,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