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黑格爾對孔子的評價是否客觀、公正、正確?這些理解真的是錯誤嗎?

黑格爾(1770年——1831年)是西方19世紀德國籍

伏爾泰對孔子讚美道:

黑格爾正是看到伏爾泰對孔子的評價後,才決定親自研究一下孔子的思想。

沒想到,黑格爾讀完孔子的著作後有些失望,發出了驚世駭俗的言論,說道:

孔子在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要分析黑格爾對孔子的評價是否客觀、公正、正確,首先要弄清一個問題:

“哲學”這個詞彙是一個舶來品,是從古希臘文φιλοσοφiα翻譯而來,對應英文是philosophia一詞,是“philo”(喜愛)和“sophia”(智慧)的合體,意思就是“愛智慧”,指代一名學者探究“形而上”學問時秉持的一種姿態,堅守的一種立場。

如果按照這個意思來理解,可以發現,西方哲學主要有三大特徵。

如果參照這三大特徵來審視黑格爾的言論,他說的有一定道理,也有自己的理論背景作為支撐,並沒有貶低和輕蔑孔子的意思。

在黑格爾眼裡,中國古代的哲學家更像是思想家,他們雖然也愛智慧,但跟西方的愛智慧,在理論基礎、探究過程和論證結果上,完全是不同的。中國思想家在智慧和境界上並不亞於西方哲學家,欠缺的是邏輯範疇。

黑格爾在哲學上的野心很大,他推翻了比自己早幾十年的哲學大師康德(1724年——1804年)的

其情形就像是一個人沿著圓圈走,被某種力量鞭策著前行,在領略完一生的風景後走向終點,回過頭來發現,終點也是起點。

為了論述自己的學說,黑格爾曾經打算以“絕對精神”為核心觀點,撰寫一部哲學史來闡釋這個命題,所以,他否定了其他哲學家的學說,當然也包括孔子的“儒家思想”,以及老子的“道家思想”。

如果結合時代背景和文化輸出,來評判黑格爾對孔子的評價,不見得他說的在理。主要體現在兩大差異上。

黑格爾是近代人,而孔子生活在先秦,兩人相差了近2000年,孔子是在先秦時期

雖然這些大道理屬於常識性的東西,其他人透過思考、總結和歸納,也許能講出來,但都沒有講出來,而孔子講了,他就是獨一無二的、不可替代的。

況且,孔子講這些話時追求

孔子因為當時用文言文講述,後人翻譯成白話文,再翻譯成拉丁文、德語或英語,一些本意很可能會蒸發掉,甚至偏離最初的本意。

源於黑格爾對中國文化了解不夠,無法感受到語境下的精妙之處,當他閱讀完喪失了本意的孔子的言論後,再加上東西方文化理念本身存在很大差異,因此,他以一名外國學者的身份來理解孔子時,顯然不能看到全貌,註定要失望。

另外,西方哲學崇尚

相反,我們在評價一個人時,通常把人格和學術結合起來,如果一個人的學術成就再高,但他的人格有問題,那麼,他就是不行。歷史上,宋代蔡京和秦檜的書法都不錯,但他們都是大奸大惡之人,書法史並沒有他們的地位。

東西方因為在文化理念上存在差異,評價同一個人時,完全會得出不同結果。黑格爾評價孔子的情形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