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釋覺定老和尚為何能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甘於平凡、與世無爭?

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就有這樣一號人物,他的整個人看上去一副病懨懨的樣子,在少林寺中默默無聞,放在人群之中絲毫不起眼,但此人的身手卻是驚世駭俗、深不可測,談笑之間將一眾武林絕頂高手玩弄於股掌之間,但他卻始終甘於平淡、與世無爭,靜守在藏經閣中,他就是——苦行僧。

試問,世上真有如此甘於平凡的高僧嗎?其實還真有,釋覺定老和尚便是這樣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

在佛文化中還有這樣一則關於“捨身飼虎”的經典故事,據《賢愚經》記載,釋迦牟尼佛祖身為摩訶薩埵王子一世,在外出遊玩時,在竹林裡看到七隻剛出生不久的小老虎圍著一隻奄奄一息的母老虎周圍,王子心生不忍,便臥於虎前,想要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救下老虎一家。

誰知老虎已經沒有力氣啖食,王子便將自己刺出一道傷口讓母虎食血,等到母虎恢復力氣後,與小虎們一起食盡王子的身軀。

當然,尋常人聽完之後,定會感嘆這釋迦牟尼可真傻,竟願意將自己寶貴的生命主動獻給虎獸,一時真不知說什麼好。這事若放到一般人身上,肯定不會有人真做到如此地步,但不得不承認,這世上的確也有像釋迦牟尼這般,將慈悲善念堅持一輩子的人存在,而釋覺定便是這其一。

釋覺定原名為陳多興,於1935年出生在安徽的一個貧寒家庭中。陳多興當年割肉熬湯救病母的事蹟在鄉里廣為流傳,是坊間出了名的大孝子。他以自身行動踐行著佛祖前世捨身飼虎的慈悲善念,更因多年來堅持行善事,不做一件惡事而被眾人稱為“人間菩薩”。

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正處在跌宕起伏中,這也註定了生在那時的陳多興需要與祖國共同經歷風風雨雨。陳多興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便去世了,只剩下小多興與母親相依為命,他的母親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每逢特殊時節就要在家拜佛祖。

在陳多興5歲時,曾一同與母親去附近寺廟上香,祈求佛祖保佑。正要離開寺廟時,寺廟裡的一位僧人突然叫住他們,說道陳多興與佛祖有緣,說完便走了。

於是,一心向佛的母親便聽進心裡,時常會帶他去各個寺廟,時間一久,陳多興對佛法越來越著迷,在他身上也常常體現出“佛性”,尚且年少的陳多興從不與其他小夥伴玩耍,更喜歡抱著佛經仔細研讀。

到了16歲時陳多興便選擇出家,開啟了他的修行之路,法號為施覺定。 從此恪守清規戒律,從不殺生,堅持苦修跟隨師父潛心苦修、練習打坐。

雖然剃度出家,但他並沒有從此不問世事、遠離凡塵間,而是依舊留在家裡,白天則幫助體弱多病的母親打掃家務,縫縫補補,到夜晚則潛心誦讀詩經,為母親祈福。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突然一天,母親病情加重,施覺定便帶著母親四處尋醫求治,然而,母親的病依舊惡化,郎中看完直搖頭,表示無能為力。絕望之時,釋覺定忽然想起,自己曾在佛經上看到的一則關於古時佛祖割肉喂鷹的故事,於是效仿一試,就從自己左邊胳膊上割下一塊血肉,熬製成湯來喂母親喝下。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母親竟然逐漸好了起來,釋覺定起初也覺得不可思議,但他認為這一定是佛祖感念到他的孝心而顯靈了。而他做的這件事也被傳播開來,被人們廣為流傳。

但生老病死本是人之常態,釋覺定的母親最終還是離世了,處理完母親的後事,釋覺定心中沒了牽掛,決定雲遊四方,便開始禮拜佛教聖地,一路傳誦佛法廣結善緣,許許多多的人都受到了他的幫助。隨後,他來到安徽安慶的金龍山,施覺定打算在此結茅苦修。

直到有一天晚上,施覺定在休憩時夢到觀音菩薩,觀音在夢中指點他,說這裡從前曾有一座寺廟,但是後來被毀壞了,希望它能夠被重建起來。

釋覺定認為這肯定是觀音的託夢暗示。於是第二天一早,施覺定就馬不停蹄地找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在得到審批後,用自己以所剩無幾的積蓄僱用了一批工人來打地基。隨後,便自己一個人下山挑磚瓦,一磚一瓦地靠著虔誠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努力來修建寺廟,無論颳風下雨都不曾耽誤。

終於,在歷時34年之後,寺廟終於修建完工,並以自己的法號為寺廟命名為“正覺寺”。從此,便在寺廟中潛心修行,六十三年從不食用油鹽,穿著簡樸,以此來表達自己對佛祖的虔誠之心。

寺廟中常常有人向他請教佛法,傾訴自己,他也總能懷著一顆慈悲之心去幫助他人領悟到更高深的佛法,為人們傳習誦經,受他恩惠的鄰里鄉親送他外號“老師公”。

清貧節約大概就是施覺定的人生代名詞,自他十六歲出家修行以來,整日潛心苦修,在日常生活中嚴於律己,飲食上總是清水煮菜,粥裡也難見幾粒米,更別提葷腥。一件百衲衣縫縫補補穿了四十三年,腳上的破雨靴已經破舊得不能再穿了,他仍然捨不得扔掉,固執地將它放到袋子中儲存。

釋覺定一心向善,恪守清規戒律,不忍殺生,哪怕是小小的蚊蟲,因為在他看來,生命無高低貴賤之分。每到炎熱的夏天,蒼蠅蚊蟲多,施覺定從不許弟子點蚊香,不許弟子傷害它們。

平時在打掃庭院時,看到地上的蚊蟲也都讓它們自行離去,害怕踩到它們;即使是死了的蚊蟲,施覺定也會將它們剷起來,移到路邊,防止路人踩踏。他認為世間萬物皆有靈性,人們應當愛護它們,真正做到了佛經中的“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

如今的釋覺定已經是一位年過八旬的老者了,雖然一生飽經風霜,歷經磨難,但他的依舊心思單純且明朗,內心質樸,一心向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用心對待所有人。從釋覺定的一生中可以看出,老師公以身作則,用自己實際行動向世人展現了什麼才是真正的積德行善、普度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