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男子為什麼要早婚早育?古代女子為什麼要在30歲前後娶妻生子?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婚育觀念日漸開放,對於晚婚育甚至丁克的情況也日漸理解和包容了。三十出頭的單身貴族在現代社會比比皆是,尤其對女性而言,30歲的日子,事業小成,經濟獨立,生活小資,偶爾放假和朋友自駕遊,外貌妝容也是精緻妥帖,正是一個人縱享生活最好的年華。

但你可曾想,這個年紀若放在古代,已經可以含飴弄孫。這不是駭人聽聞,古時男子迎娶的妻子年齡往往在十五及笄或更早,早嫁早育之風是古代社會的一種常態。

李白有詩《長幹行》中寫道,“十四為君婦女,羞顏未展開。”說的便是女方在14歲時嫁給了青梅竹馬的丈夫。那為什麼古代男子為何對發育不全的14歲女子情有獨鍾而娶她們為妻呢?是古代男子有戀童情節嗎?真相好現實,原因很悲哀。下面就讓筆者為大家道來。

從社會禮俗觀念來看,在古代,男權社會當道,女性依附於男性存在,社會地位低微。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在平民百姓之家,別無長處,只能從事農業生產,再加上苛捐雜稅,風調雨順之年時也只堪堪能維持溫飽。

女子既不能從仕,也無法經商,除了家務勞動之外,無法為一個家庭提供額外的經濟收入。在一些民風頑固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的地方,認為女孩是賠錢貨,應當早早嫁人,為家中省糧食並透過收取禮金來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為女子兄弟日後的娶妻生子提供幫助。平民百姓日子艱難,再加上民風觀念固然,所以女子的早嫁之風也盛行。

另一方面,古人重視香火延續的觀念。在古時,女子沒能及時懷孕誕子,為夫家延續香火,即可成為男子休妻的理由。為了保障子孫迭代,香火延續,古人一般育以多子來減小絕戶的機率,所以男子在女子十四五歲時就將其娶進,是為了保證其生育年齡足夠長,能為自己誕下夠多的兒子來確保自己家火的延續。

更深層的原因來自社會條件的制約,古時的醫療衛生條件低,再加上天災戰爭等社會自然因素,以致於那時候的死亡率很高。人活七十古來稀,在古時,一場小的風寒如果處理不當,就可能致人死亡。

很多人在四五十歲的年紀就因為身體機能的衰老或疾病未治而去世,以四五十歲為人生終點來看,對比現代社會,其他程序例如娶妻生子也需要加快,才能讓社會正常執行發展。這樣算來,十四五歲的女子就相當於現在的青年之時,好娶合適。

更有甚者,國家會從宏觀層面出臺政策干預女子早嫁,因為人口對於一個國家政權的穩定也是十分重要。折射到現在也是,人們可以從一個城市的人口直接判斷其繁榮程度。新生人口的增長直接關乎到一個國家的執行,單從軍事上說,只有人口繁密才能保證兵員充闊,繼而保障國家對外抗爭的實力。

也正因如此,從宏觀層面促進早婚早育勢在必行。為了擴充人口,封建政權往往會出臺一些特殊法令來鼓勵女子早嫁,漢高祖劉邦就曾出臺單身女子稅,超過一定年齡而未出嫁的女子,朝廷徵收重稅。甚至在有的朝代,出臺了女子滿二十五未嫁全家下獄等在現在看來很荒謬的舉措。

綜上幾點,男子為何對發育不全的十四歲女子情有獨鍾?除卻早婚早育等社會觀念的盛行,社會醫療條件等制約,更有封建政權中央至上而下的影響。古時的女子連婚育權利都無法得到保障,更遑論其他方面的人權,將女子作為一個社會人的身份剝奪,而只將其生育能力無限放大,這真是生於封建王權制度下女子的最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