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秦良玉是什麼人?大明唯一的女將軍,功勳卓絕,還被後世單獨立傳!

提起戰場,彷彿那就是男人的天下,金戈鐵馬,馳騁疆場,大丈夫當血染沙場,馬革裹屍而還,可是畢竟男女要平等,所以歷史上也有樊梨花,花木蘭,梁紅玉,穆桂英這樣的巾幗英雄,更有名的像是楊門女將,十二寡婦徵西,但是這些或多或少都出自演義之中,至於幾分是真,幾分是假,咱們還真不好說,可是在大明末期,還真就出現了這麼一位女將軍,功勳卓絕,不僅拜將封侯,還被後世單獨立傳,以彰功勳,她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秦良玉。

秦良玉,字貞素,四川忠州人,但是現在應該是重慶市的忠縣,她生於1574年,她老公叫馬千乘,是漢朝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而且世襲石柱宣慰使,就是咱們俗稱的土司,可是後來馬千乘因為無意中冒犯了宦官邱乘雲,於是被誣告入獄,最後還死在監獄裡了,於是秦良玉代領夫職,帶著自己的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後參加了抗擊清軍、奢崇明之亂、張獻忠之亂等戰役,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為二品誥命夫人,在崇禎自縊,明朝滅亡後,秦良玉又扶保南明,七十五歲壽終正寢,被追諡為“忠貞侯”,歷朝歷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記載到列女傳裡,而秦良玉卻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作為王朝名將被單獨立傳記載到正史將相列傳裡的巾幗英雄。

秦良玉出身於一個官宦家庭,她爹秦葵是一個歲貢生,什麼是貢生,就是挑選府、州、縣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這些讀書人就統稱為貢生,意為貢獻給皇帝的人才,就是儲備幹部,而每年或每兩三年從各府、州、縣學中選送的呢,就稱為歲貢,如此錄用的讀書人便是“歲貢生”,按理說秦家應該是個書香門第,可卻偏有著習武的傳統,家裡的祖訓就是“持干戈以衛社稷”,在嘉靖年間,譚綸平定四川叛亂的時候,秦家就帶著當地民兵參加過戰鬥,秦葵還立下過戰功,所以秦良玉打小也顯示出與其他女子迥異的氣質,膽大機智,精通騎馬射箭,而且飽讀詩書,文采斐然,但是對漂亮衣服、針線女紅之類卻是不屑一顧。

之前網上不是說秦良玉身高一米八六麼,大夥兒就開始展開遐想,這一定是膚白貌美大長腿,其實根據來自朝鮮的一個使臣寫的《燕行錄》中記載,秦良玉並不是很好看,書中提到了他與秦良玉的一次偶遇,“是日,行至曹莊,遇馬門秦氏,體甚肥黑,網巾、靴子、袍帶俱依男子,能文墨,熟兵書,馬上用八十斤雙劍,年可三十五六許。吹角打鼓乘轎而氣勢頗壯。厥夫馬姓雲已死,厥子年十六,其母姊兄弟並領各隊”。意思就是秦良玉長相很普通,而且又黑又胖,不過能在大明危難之時,捨死忘生保家衛國,說她是最美的人,令狐覺得也並不為過。

說到秦良玉不得不說她手下的白桿兵,之前我講盧象升的時候提到過明末三大軍隊,關寧鐵騎,秦軍,天雄軍,底下有人評論“難道你把白桿兵忘了嗎?”,令狐沒有忘,這不今天就來講這個白桿兵了麼,白桿兵其實是秦良玉為她老公馬千乘訓練的一支善於山地作戰的特殊兵種,這些士兵手中拿的是用結實的白木,其實就是白蠟樹幹做成長杆,上配帶刃的鉤,下配堅硬的鐵環,作戰的時候,鉤可砍可拉,底下的環又可作錘擊武器,必要時,數十杆長矛鉤環相接,還可以作為越山攀牆的工具,懸崖峭壁瞬間拿下,所以非常適宜于山地作戰,因此叫做白桿兵。

白桿兵隨她夫婦二人征戰沙場,先後參與平定播州楊應龍,永寧奢崇明之亂,屢立大功。“己巳之變”中,秦良玉又率軍不遠萬里勤王,抵抗後金入侵,還拿出了家中的資產充作軍餉,崇禎特意下詔表揚,並於平臺召見秦良玉,賞賜錢幣、牲畜、酒水,並賦詩四首表彰秦良玉的功勞,這個咱得實話實說,古往今來將領被皇帝召見容易,賜詩卻是難得,下面咱就來看看崇禎寫的四首詩。

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裡握兵符。

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

蜀錦徵袍自翦成,桃花馬上請長纓。

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

露宿風餐誓不辭,飲將鮮血代胭脂。

凱歌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時。

憑將箕帚掃匈奴,一派歡聲動地呼。

試看他年麟閣上,丹青先畫美人圖。

後來在崇禎七年,張獻忠攻陷川東重鎮夔州,就是今天重慶的奉節,秦良玉又率軍趕到,張獻忠不戰而走,秦良玉率軍追擊,與正好回川的兒子馬祥麟前後夾擊,大敗張獻忠,使之退走湖廣。崇禎十三年,張獻忠聯合羅汝才再次造反,羅汝才率兵又來攻打夔州,秦良玉帶著部隊剛到,還沒交火,羅汝才扭身就跑,秦良玉哪能放過他,追至馬家寨,大破羅汝才,斬首六百級,接著又先後在留馬埡、譚家坪北山、仙寺嶺大破敵兵,斬殺首領東山虎,活捉副塌天,惠登相、王光恩投降,一口氣奪了羅汝才的帥旗,這下使得羅汝才逐漸走向了衰落。

不過秦良玉的白桿兵也真的算是晚明的一支勁旅了,天啟元年的渾河之戰就可見其戰力,八旗軍被“擊斬落馬者二三千人”,那時的後金已經從明軍手中繳獲了一定數量的火炮,所以憑藉火炮轟擊白桿兵戰陣,打出缺口,以硬陣從缺口突破,才得以成功破陣,殲滅白桿兵,當然也有說法是女真人集結了更多兵力,以步兵方陣硬碰硬的手段,發起了不計損耗的進攻,在付出大量傷亡之後,白桿兵因為寡不敵眾,才被擊敗,與火炮無關。反正不管怎麼說,戰後女真人高度評價白桿兵,說“明之步兵,皆系精銳兵,驍勇善戰,戰之不退”。

至於後來的三萬白桿兵全軍覆沒之敗,實是友軍為李定國所敗,友軍大潰,把秦良玉部也衝散,而致兵敗。再者,秦良玉哪有三萬的白桿兵精銳,那些不過就是在土司各部集合起來的兵馬而已,與真正的白桿兵精銳還是差別很大的。倘若秦良玉要真有三萬白桿兵精銳,劉大刀帶著就能把後金給平了,明末的勁旅,真的是還有幾支的,但感覺都像是幾隻狼帶一群羊,幾萬軍隊的話,精銳也就數千人。

有人說,明朝末年名將輩出,比如說像孫傳庭、熊廷弼、毛文龍、盧象升,還有秦良玉,但可惜的是這些人也無法彌補在內憂外患之下,王朝傾倒之勢,秦良玉戎馬四十餘年,征戰大江南北,到了南明隆武的第二年,清軍攻下京城,此時的秦良玉已經七十三歲了,她雖然清楚地瞭解南明與敵人之間的差距,但她還是繼續堅持扶保大明,並準備帶領軍隊到福建抗擊清朝。但是後來隆武帝被活捉,反抗計劃也就沒能實施。兩年之後,秦良玉兩年後,秦良玉在石柱壽終正寢,享年75歲。

可在秦良玉死後,她的墓葬卻也展現了她機智與冷血的一面,秦良玉為了防止滿清報復,掘棺戮屍,她仿效當年曹操去世時設定七十二疑冢的做法,發喪四十八處,並且設定四十八處陵寢選擇安葬,埋葬地點更是遍佈忠縣、石柱縣兩地,以此來達到迷惑眾人以及清廷的目的,但也就在四十八支送葬隊伍返回之時,卻統統被毒死,無一活口。

作為一名征戰疆場幾十載的將軍,她功績卓絕,在真正的中國歷史上,女子參軍作戰,甚至成為領兵武將,這種事在男尊女卑思想佔統治地位的古代,出現的機率可謂少之又少,可以說是千年難遇都毫不誇張,秦良玉真真應了那句詩,“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