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順治帝的第一位皇貴妃,清朝最後一位皇貴妃,順治為何要立她為後?

孝獻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之女,大將軍費揚古之姐,順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宮,深受順治帝寵愛。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升遷速度之快清代少見。

董鄂氏為八旗著姓(滿語中意思為一種生長在水邊的美麗小草),清崇德四年(1639年)出生,董鄂氏是滿洲正白旗人,她的父親鄂碩是正白旗的軍官,順治二年以後,鄂碩隨軍南征,此後的五六年間,都在蘇州、杭州、湖州一帶駐紮,這使得他的子女自幼受到江南漢族文化的影響和薰染,對孩子們的一生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董鄂氏天資聰慧,好讀史書,精書法,有一種獨特的風韻溫柔而善解人意的嫻靜氣質美,而且悟性極高董鄂氏的一生可用“紅顏薄命”四個字概括,她的悲劇不僅在於她入宮前的特殊經歷,更在於無法掙脫滿蒙聯姻的桎梏,她的一生給後世留下太多的話題。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是順治在世時所冊封的第三位皇后,但董鄂氏的皇后身份卻是在去世後追封的。

董鄂氏身為八旗名門閨秀,受家庭教育的影響,根據史料記載,她從小穎慧過人, 有一個特別的天賦就是讀史書過目不忘,董鄂氏天性慈愛,有見識,識大體,她的作為好像只能用佛教信仰才能解釋,每次順治看奏摺時,有重要的內容,草草看過後,就隨手扔在一邊了,董鄂妃提醒他應該仔細看,不能忽視;每當順治要和她同閱奏章時,她又連忙拜謝,並解釋說:後宮不能幹政。每當順治下朝後,她總是親自安排飲食,斟酒勸飯,問寒問暖;每當順治批閱奏章至夜分,她總是毫無例外地為其展卷研磨,侍奉湯茶。順治每次聽翰林院的官員們講課結束後,回到寢宮時,她一定會打聽講課的內容,他也會再給她講一遍,順治每次講給她聽的時候,她都非常高興。他們的真摯感情,並非卿卿她她的小夫妻,而在於理性的相互促進。董鄂妃時常陪伴在順治的身邊。更難得的是,她時常勸說順治,處理政務要服人心,審判案件要慎重。連宮女太監犯錯誤時,董鄂妃也往往為他們說情。臨終時還惦念秋決囚犯的生命,董鄂妃向來不信佛教,順治有時用一些禪宗經典來告訴她,而且為她解釋《心經》的深層含義。因此成了她推崇尊敬的至寶。專心研習禪學。參悟探究一口氣不來,向何處安身立命,董鄂氏還有多愁善感的一面,每次遇見順治,就總舉出這句話:順治每次都笑而不答。

董鄂妃的身世有多種說法,第一種說法就是正史說,第二種是秦淮八豔之董小宛說,第三種是襄昭親王博穆博果爾福晉說。順治帝與董鄂妃之事,歷來為世人所矚目。辛亥革命後,董鄂妃的來歷問題,又引起人們的議論,先曾說她是明末秦淮八豔董小宛,後又認為她本順治弟媳、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福晉。前一種說法屬於誤解,較快得到澄清,後一種意見則綿延不絕,流傳至今。現許多影視,小說都沿用重要這一意見。由於董鄂氏身前身後典禮過於特殊和身上各種謎、撲朔迷離的身世,這也是董鄂妃成為清初風雲人物之一

在西方人撰寫的有關著作對此卻有所披露,《湯若望傳》一書指出:順治皇帝對於一位滿籍軍人之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憐,當這位軍人因此斥責他的夫人時,他竟被對於他這斥責有所聞知的‘天子’親手打了一個極怪異的耳摑。

這位軍人於是乃因怨憤致死……皇帝遂將這位軍人的未亡人收入宮中,封為貴妃。據陳垣先生考證:這位軍人的夫人就是被封為皇貴妃的董鄂氏,而董鄂氏的前夫就是順治的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順治朝實錄也的確留下了耐人尋味的文字:襄親王博穆博果爾在順治十三年七月初三去世,七月初九禮部擇吉於八月十九日冊妃,上以和碩襄親王薨逝,不忍舉行因襄親王之死而不忍心冊封董鄂氏,足以反映出順治、董鄂氏、襄親王之間存在著不同尋常的關係。已經為人婦的董鄂氏能在順治的視野中出現,很可能同清代實行的命婦輪流到後宮侍奉后妃的制度有一定的關係。

已經成為襄親王妃的董鄂氏自然在命婦之列,到宮內侍奉后妃,也就為順治同她的不期而遇提供了條件。可真應了那句“夢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值得注意的是,孝莊皇太后在順治十一年四月初五頒佈了懿命,以“嚴上下之體,杜絕嫌疑”為由,停止實施這個歷代都沒有的命婦入侍制度。皇太后很可能已經聽到多情天子同弟媳董鄂氏的某些風流韻事。從順治十一年四月到順治十三年八月十九的兩年多中都發生過什麼,已經無從考察,但可以想像得出太后的禁令並未能阻斷順治同董鄂氏的戀情,而且最終一些風聲還是傳到了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耳中。為此,董鄂氏受到了丈夫的“斥責”,而順治竟打了這個滿腹委屈的丈夫一個“耳摑”。

博穆博果爾“乃因怨憤”在七月初三去世,董鄂氏作為未亡人而進宮董鄂氏對順治為何會有如此強烈的吸引力?在為悼念董鄂氏所寫的“孝獻皇后行狀中,順治寫道:“後至儉,不用金玉,誦《四書》及《易》,已經卒業,習書未久即精,朕喻以禪學,參究若有所悟。對《四書》、《易經》的學習,對書法的精通以及對禪學的領悟都使得董鄂氏同順治在文化上志趣相投,彼此之間有說不盡的話題。對順治來說後宮佳麗雖多,但不是來自蒙古草原就是來自滿洲世家,幾乎個個目不識丁。已經熟讀經史子集的少年天子,又焉能尋覓到知音!平心而論,董鄂氏比起那些漢族才女,還相差甚遠,但對於生活在文化荒漠中的順治,卻是難得的紅顏知己。

且順治對董鄂妃的寵愛並非一般人所想象的“獨承雨露”,實際上皇帝同她經常“分床而居”,彼此如同老友一般,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溝通。清代存有許多嬪妃的畫像,卻唯獨沒有董鄂妃的。更奇怪的是,順治皇帝本人非常擅長繪畫。他的山水畫,以及手指螺紋墨畫《渡水牛圖》都堪稱一絕。還尤其擅長人物速寫,可是,也許是經久失傳,或者是其它原因,偏偏沒有董鄂妃的畫像流傳下來,因此,董鄂妃的容顏自然也成了個千古之謎。

董鄂妃入宮後,雖然備受順治帝的寵愛和喜歡,但因為這份專寵,在後宮中,董鄂妃也成為後宮爭寵角逐的焦點,當然也是不受人後妃喜歡的女人。董鄂妃也是一樣,雖然在皇帝眼裡她是最愛的女人,但在後宮之中,她頭上還有太后,還有皇后,所以她不敢大意,時刻謹慎小心的侍奉太后,侍奉皇后,唯恐被她們不喜歡,整天活在戰戰兢兢的不安中,加上她之前身體就不太好,再加上後來生育了皇子,元氣大傷。月子剛過,太后又病倒了,董鄂妃為了博得太后的好感,也為了順治帝,不顧自己的身體,沒日沒夜的侍奉在孝莊太后的身邊,直到太后病癒。這樣沒日沒夜的勞累,再加上月子裡的理虧,董鄂妃的身體越來越不好,太后的病還沒好,董鄂妃與順治帝唯一的孩子夭折了,這個孩子的夭折,徹底擊垮了董鄂妃的身體。即便如此,為了順治帝,也為了討好太后,董鄂妃還是如往常一樣侍奉太后。

順治十七年,失去兒子兩年多後,董鄂妃病逝了。她死後,儘快讓活著的順治帝痛苦非常,但她再也不用強顏歡笑於人前,再也不用百事周到的周旋於後宮各處,她累了,她活著的時候有順治帝的專寵和深愛已經夠了,她死後又獲得順治帝的追封和深深的思念,也已足夠。董鄂妃去世以後,順治帝的精神垮掉了,他不顧祖制,不顧反對執意要追封董鄂妃為皇后,孝莊太后理解兒子的心情,也就同意了,但不準加皇帝的號,所以董鄂妃也成了大清歷史上唯一有獨立諡號的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獨立諡號的皇后。

董鄂妃的死,徹底摧毀了順治帝的身體和心,董鄂妃去世以後,順治帝以超乎異常的規格安葬他最愛的女人,不僅追封她為皇后,還給她加了獨立的諡號,還讓30多人為她殉葬,可見在順治帝心目中,董鄂妃不僅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知己,是他的最愛。董鄂妃確實是一位難得的女子,她不僅漂亮有才華,更重要的是她善解人意,心地善良,為了順治帝的後宮太平,她願意做出犧牲,不僅侍奉太后,侍奉皇后,就連一般的妃子生病,她都親自過去探視,也真難為了她,所以順治帝才視她為知己。董鄂妃死後,順治帝在思念中患上了天花,最後也英年早逝。也記載順治為了忘記董鄂妃出家當了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