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雍正繼位背後是明爭暗鬥以及血腥的同室操戈,季歷兄弟謙讓和諧雙贏

本文由:熱情的樓上老範 原創創作

周太王是西周部落時期的一個首領,周太王有三個兒子,分別是太伯、仲雍和季歷,周太王想廢長立幼,傳位給三子季歷,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季歷的兒子姬昌有聖人的氣質。這和傳說中康熙因為喜歡乾隆而傳位給他的父親雍正的情況類似。不同的是,雍正繼位背後是明爭暗鬥以及血腥的同室操戈,而季歷兄弟的謙讓呈現出和諧雙贏的場景。

太伯和仲雍明白父親的心意,為了不讓父親為難,兄弟倆跑到了荒無人煙的東南吳越一帶,並且效仿當地土著居民斷髮文身,以示不可用,從而成全了季歷。他們帶去的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在當地鶴立雞群,當地人折服進而依附使得他們很快建立了句吳國。

太伯死後無子,位置傳給了弟弟仲雍。周武王滅商後大肆分封,並派人尋找太伯和仲雍的後人,此時句吳己歷經五世傳至仲雍的曾孫周章,周武王分封周章為句吳軍,並將周章的弟弟虞仲分封到周之北故夏墟,建立了虞國。

從現在的角度看,據吳處於中原而虞國地處偏遠,但在當時,虞國處於周王朝的核心區,據吳處於邊疆蠻夷。也正是因為虞國處於中國,為四戰之地,春秋爭霸時期為強大的鄰國晉國所滅,而句吳因地處偏遠得以儲存,傳至第十九世壽夢時強大到可以稱王,此時虞國已經己經滅亡了,與它同時滅亡的還有虢國,這一事件產生了假途滅虢這個著名的成語。

壽夢有子四人,分別是諸樊、餘祭、餘眛、季札。壽夢在位二十五年去世,哥四個發揚祖上的傳統,再次上演了互相謙讓的佳話。

壽夢想傳位給非常賢能的四子季札,但是季札寧死不從,無奈之下,只好讓長子諸樊攝政。諸樊攝政後多次讓位,但是季札立志於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寧願放棄榮華富貴。

諸樊在位十三年死去,他把王位傳給了二弟餘祭,餘祭在位十七年後又傳位給三弟餘眛,他們想透過兄終弟及的方式,依次傳位給季札,以遂父親的心願,並表彰季札的道義。餘眛在位四年去世,本想把王位傳給季札,但是季札卻逃跑了。國不可一日無君,於是餘眛的兒子僚繼位。

季札對當國君毫無興趣,他只負責做聖人,他是貨真價實的聖人而不像某些人只是沽名釣譽,這也體現在他對萬事萬物的敏銳體察異於常人。

季札曾作為吳國使臣出使列國,他在魯國欣賞了周樂,魯國是西周初實際統治者周公的封國,作為對周公巨大貢獻的獎勵,魯國在禮樂制度上享有和中央一致的待遇,因而十分完備,季札從樂聲中感受到了古代聖賢的治國之道和高尚德行,他能感受出每首音樂的出處、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政治清濁,他的精彩點評足以讓央視名嘴、電臺DJ和好聲音導師自愧不如。他對途經的齊、鄭、衛、晉等國的政治一目瞭然,對這些諸侯國的政治發展態勢進行了預判並對士大夫提出了進退取捨的建議,聞者無不遵照執行並因此避禍得福。

在途經徐國時,徐國君主非常喜歡季札佩戴的寶劍,但是沒有好意思開口,季札看出徐君的意思,但他周遊列國的旅程尚未結束,不能減損禮儀,因此沒有把寶劍送給徐君。返回時又路過徐國,徐君己死,季札把寶劍系在徐君墓前的樹上然後離去,他的隨從不解地問:“徐君己死了,你這是把寶劍給誰呢?”季札答道:“不然,我心裡已經答應給他了,怎麼能因為他死了就背離初心呢?”

季札慕義無窮,見微知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聖人。

聖人不王,因為王者私慾太多,與聖人之心相沖突,因此季札真心對王位不屑一顧,但有些人卻很在意。因謙讓產生的空缺使子侄輩產生分歧,最終轉化為矛盾鬥爭,並上演了吳國曆史上第一齣血淋淋的弒君大戲,將吳國傳統美德一掃而光。

餘眛的兒子僚繼承王位對某些人來說是不公平的,比如老大諸樊的兒子光。在他看來,既然四叔不願繼位,他作為長子長孫具有第一優先權,僚繼承王位實屬不要臉,篡奪了本應屬於他的王位,他時刻準備著奪回自己的東西。但王僚對公子光的野心也有所防範,公子光始終找不到機會下手。

一轉眼,僚的屁股已經在王位上坐了十二年了,公子光的野心並未因時間消磨而稍有減損,王僚十三年春,吳國乘楚國國喪發兵攻打,楚軍截斷了吳軍的退路,吳王僚的親信戰將和主力部隊被困在楚國,國內空虛,吳國政壇舉足輕重的元老、謙謙君子季札被吳王派到晉國做戰爭的外交工作,王僚變得孤立,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在公子光一番情真意切的哭訴之後,刺客專諸決定為他賣命,同時也為自己的子孫後代換一場富貴。萬事俱備之後,公子光擺了一場鴻門宴,邀請王僚到家裡吃飯,準備於席間刺殺王僚。王僚的安保工作做得很好,從王宮到公子光家沿途都有軍隊看護,公子光家的臺階直至宴席兩側都站滿了大內衛士,但人多沒用,專諸只需要一個貼身接近的機會就夠了。

宴席中,專諸捧著美味的烤魚來到王僚面前,魚腹裡藏著一把鋒利的匕首。當專諸將匕首刺進吳王僚的胸口時,他自己的胸口也插滿了鋒利的長矛。接下來公子光打掃戰場,殺光了王僚的侍衛,然後自行宣佈繼位,他就是著名的吳王闔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