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齊白石有沒有這個能力看看畢加索對他的評價就知道了,他真的很厲害

巴黎是藝術之都,匯聚著全世界各地的名人,隨著畢加索定居巴黎,名畫家更是將巴黎當做的繪畫的聖地。

作為名畫家,畢加索的名氣非常大,在中國提起他,想必10個人裡面有9個人知道,而在外國提起齊白石,卻少有人瞭解。

不過東方繪畫界卻有“東齊西畢”一說,那麼是東方抬高了齊白石,還是齊白石真有這個水準。

齊白石有沒有這個能力,看看畢加索對他的評價就知道了。

1956年,中國畫家張仃到了巴黎,他去拜訪了畢加索,這次上門他還帶了一個禮物《齊白石畫集》。

張仃走後,在巴黎舉辦“臨摹敦煌壁畫”的張大千也去拜訪了畢加索,原本是來探討藝術,沒想到張大千剛進門沒多久,就被劈頭蓋臉罵了一頓:我最不懂的,就是你們中國人,為什麼要跑到巴黎來學藝術?

張大千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還沒等回過神來,畢加索就拿出自己畫得一些畫,張大千不懂什麼意思,翻開一看,總算是懂了,這些畫都是畢加索模仿齊白石的水墨畫。

原來畢加索看到齊白石的畫後,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張仃走後,他就開始模仿齊白石畫畫,想要窺探一些齊白石的內心世界。

畢加索更是說:我不敢去你們中國,因為中國有個齊白石!

西方的畫以油畫為主,東方則以水墨畫為主,在近現代水墨畫中,齊白石的畫又是名畫師當中的風向標。

齊白石少年時期當過雕花木工,家人們都希望他靠雕花這門手藝養活自己,齊白石早年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並沒有太多的精力去學習繪畫,25歲受人資助,才得以脫離木工生活,專心學畫畫。

齊白石從小就生活在農村,對中國人來說,不管家鄉的生活有多清苦,都會有一份割捨不斷的鄉愁,齊白石也是一樣。

齊白石定居北京後,面對繁華的街道、川流不息的人群,也會想念家鄉寧靜的生活,於是他就將家鄉的一草一木都畫了下來,甚至還寫下了一首首鄉愁詩,如:“此時正是梅開際,老屋簷前花有無”。

齊白石將自己的感情都寄託在畫作、詩詞當中,或許正因為如此,齊白石的畫才會認為是藝術上的生命。

2017年,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進入了拍賣場,光是起拍價就是4。5億元,齊白石留在世上的畫並不是特別多,收藏家都想拍下來,在一次又一次的競拍中,《山水十二條屏》在70餘次競爭當中,最終拍出了8。1億元,加上佣金,一共以9。3億元成交。

這幅《山水十二條屏》也拍出了中國書畫界最高價,除了這幅外,齊白石的每一幅畫,都動輒千萬上下。

有一次齊白石畫了一幅畫,女弟子以為沒畫完,又多添了幾筆,結果764萬變成了63萬。

這位女弟子叫郭秀儀,她是齊白石一位好友的妻子,郭秀儀拜師時,齊白石本不打算收,但礙於情面還是收下了。

郭秀儀的丈夫喜歡牛,54歲生日那年,齊白石就畫了一幅《牛耕圖》送給他,郭秀儀夫婦非常喜歡。

郭秀儀丈夫看到這幅《牛耕圖》後,連連稱讚,郭秀儀一看卻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她就模仿著齊白石畫,又重新畫了一幅《牛耕圖》。

她的畫跟齊白石的畫相差不大,只是耕田人身上的蓑衣畫了一個顏色,田地裡面也多了一些人跟牛之間的倒影。

從畫技上面來看,郭秀儀還是有一定的水準的,若是不署名一般人還是很難分辨出來的。

21世紀後,專家鑑定了這兩幅畫,也認出了郭秀儀的仿品,然而在拍賣時,兩幅不同的畫也拍出了不同的價格。

齊白石的畫拍出了764萬,而郭秀儀的畫僅僅只有63萬,為什麼差別會這麼大呢?

其實仔細看看這兩幅畫差在那裡就明白了,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水田裡面的水非常淺,牛翻動田地時,又將泥土翻了出來,水就更少了,因此也就不會產生倒影,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細節,但也絕對了兩者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