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河北蔚縣剪紙窗花:不是剪剪剪而是刻

年味是什麼?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年味”是家門口掛起來的紅燈籠和窗戶上貼的窗花。對於河北省蔚縣的人來說,貼上特有的蔚縣剪紙窗花,就是他們的新年習俗。

1月4日,蔚縣“剪紙侯”剪紙體驗中心內,工作人員正在刻制剪紙。“蔚縣剪紙不是剪,而是刻,以宣紙為原料,用雕刀手工刻制而成。”蔚縣南留莊鎮單堠村村民王洪瑤是“剪紙侯”剪紙體驗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今年46歲的他已經從事剪紙工作近30年。

王洪瑤一家有四口人,除了患有疾病的妻子外,還有一對正在上學的兒女。“妻子因為疾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所以我就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王洪瑤告訴記者,“剪紙侯”剪紙體驗中心離家只有十幾公里,自己每天騎電動車上下班,不僅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每個月還有三四千塊錢的收入,足夠供養兒女上學了。

依靠剪紙手藝,王洪瑤家在2020年實現了脫貧。“明年,兒子就要大學畢業了,我的壓力也會小一點,相信以後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王洪瑤說。

與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蔚縣剪紙相比,說起蔚縣青砂器,也許很多人還比較陌生,這種傳統手工藝品,2013年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蔚縣釜鼎青砂器文化開發有限公司的工作間裡,52歲的蘇貴寶正在製作青砂器。“我的父親就是製作青砂器的,我在這裡工作,也算是傳承了這門手藝。沒來公司之前,自己一直在外打零工,2014年來到公司工作,每個月能掙三四千元,收入比在外打工穩定多了。”蘇貴寶一邊製坯,一邊講述著自己的生活變化。

“青砂器富含鋇、鋁、鎂、錳、鐵等微量元素,透氣性好並飽含活性炭分子,被譽為‘會呼吸的器皿’。”釜鼎青砂器文化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閆有軍手捧展架上的青砂器介紹說,近些年,公司採取傳統工藝與科技創新相結合的方式,大力培育非遺專案代表性傳承人,營造有利於鄉土人才成長的環境,讓大批蔚縣貧困群眾學到一技之長,多了一條致富門路。

近年來,蔚縣剪紙和青砂器不斷推陳出新,開發設計出兼具實用性、觀賞性、紀念性、藝術性的產品,一經推出就受到遊客追捧。

在蔚縣扶貧館內,150平方米的展廳裡匯聚了蔚縣剪紙、青砂器等600餘種張家口地區的非遺產品和當地特產,成為外地遊客的打卡地。

“館內展示的這些商品大部分來自當地非遺扶貧就業工坊。2020年,蔚縣扶貧館設立扶貧專櫃20個,年銷售額超200萬元。透過蔚縣扶貧館這個平臺,越來越多的扶貧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直接帶動了蔚縣364人實現增收。”蔚縣扶貧館館長郭建華說。

蔚縣扶貧辦副主任薛建祥告訴記者,蔚縣先後建立了11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透過傳統手工技藝,帶動貧困戶110戶150餘人脫貧增收,人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

近年來,河北省藉助濃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採取“非遺企業+非遺傳承村+農戶”等方式充分挖掘非遺專案資源,創新文化活動載體,實施“文化扶志”“文化扶貧”工程,同時,出臺了一系列“非遺+扶貧”優惠政策,有計劃、有組織地建設非遺扶貧工坊和傳統工藝工作站,對貧困勞動力進行工作技能培訓,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就地就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