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蝶戀花》是一首什麼樣的詞?蘇軾與柳永的《蝶戀花》有什麼故事?

引言:

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它可以細分為豪放派與婉約派兩大基本流派。其中,蘇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將慷慨悲涼、豪邁奔放的情感注入詞中,使作品內容豐富飽滿、煥發生機。

柳永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詞多描寫北宋的市井生活、漂泊無依的羈旅之行與平民男女之間深刻綿長的情感,並採用通俗易懂的俚語,不僅拓寬了詞的內容,還提升了詞的境界,也為元曲的出現做了鋪墊。

《蝶戀花》是宋詞中的經典詞牌名,僅僅看詞牌名都令人如痴如醉、歎為觀止。蘇軾與柳永都曾用此詞牌名寫了兩首不同的作品,分別是《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與《蝶戀花·春景》,究竟哪首更勝一籌呢?

一、熱戀時讀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柳永一向擅長寫愛情詞,這首蝶戀花創作於他的晚年時期,字裡行間透露著深刻充沛的情誼,那種無法忘懷的愛不僅讓詞人憔悴動容,也令讀者產生共鳴。《蝶戀花》描繪了柳永一生追求所愛卻又愛而不得導致身體消瘦、精神疲憊的全過程。

縱使柳永年輕時自在灑脫、春風得意、放浪形骸,可如今卻已成過往。彼時的柳永再次登高,只見滿目愁容。全詞如下: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詞的上闕描寫的是詞人登高望遠,卻被眼前的景色所觸動,油然而生不少愁緒。詞人佇立於高樓之上,拂面而過的春風勾起了他對遠方愛人的相思之意。相思之人遠在他鄉,兩人雖天各一方,卻有那綿綿不絕的愁思將彼此牽引在一起。

詞人眼見草色青青、煙波繚繞,落日在蒼茫遼闊的大地上揮灑著光輝,然目光所及之處是如此的寂寥與蒼涼,而抑制不住的思念更讓詞人的內心如景色一般荒蕪孤寂。然而,此時的詞人除了思念又能如何?

“無言”便包含了千言萬語,隱藏著千頭萬緒。這份相思之苦,當真是用情至深。詞的下闋描寫了詞人強作歡顏,想要借酒消愁,忘卻心中的苦悶與哀愁。誰料“對酒當歌”非但沒有排遣心中的愁苦,卻更添愁緒。作品的結穴乃是全詞的點睛之筆,昇華了全詞的情感。

對於詞人來說,相思雖是一種折磨,但苦中有甜、苦中含蜜。即便自己容顏憔悴、骨瘦如柴,可一想到是為所愛之人而思,便甘之如飴、無怨無悔。至此,一位追逐真愛、永不言棄、忠貞不渝的至誠至真的男子形象躍然紙上。二、失戀時讀蘇軾《蝶戀花·春景》

縱觀蘇軾曲折的一生,屢遭貶謫、歷經坎坷,幾經沉浮,卻不曾向命運低頭。無論處於何種困苦的境地,他都能安之若素;無論命運給他多麼殘酷的打擊,他都能保持樂觀的情操、堅持豁達的心態,頑強地與命運作鬥爭。

蘇軾置身於北宋新舊黨派的激烈鬥爭中,不合時宜的他備受排擠與摧殘。《蝶戀花·春景》創作於蘇軾被貶謫至惠州的次年,全詞如下: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詞的上片描寫的是紅花殘敗、柳絮飄零的暮春景色,同時也描繪了一幅流水環繞人家,燕子悄悄掠過、楊柳隨風飄搖的清麗風光。春光是那麼生機黯然,可世間的一切事物又是如此地轉瞬即逝,也難怪詞人感嘆:“天涯何處無芳草!”。

嫩綠的芳草是大自然給予人類最美好、溫馨的禮物,讓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大自然隨著時光的飛逝而不停交替、演變,嚴寒的冬天過去,溫暖明媚的春天又會給世界帶來希望與光明。此句瞬間掃平了詞人先前抒發的傷春、惜春之情,反而給人帶來豁達、灑脫之感。

詞的下片描寫了行人在牆外行走,卻只能望見牆內鞦韆的頂端,而那在鞦韆上玩樂的女子,只聞其歡樂的笑聲,不曾見其容顏。可那飛揚的笑聲卻令牆外的行人心生盪漾,產生了愛慕之意。然而,牆內的佳人不知牆外行人為其心醉,正在翹首期盼著與她相見。

最終,佳人離去,笑聲也隨之消散,空留行人原地駐留、愁容滿面。蘇軾在下片所寫行人單戀牆內佳人,實則是為抒情而創造的虛擬事件。其本質是為抒發自己對君王忠心耿耿、為國家嘔心瀝血卻不得聖意、反遭被貶的無奈與惆悵之情。三、兩首《蝶戀花》相較

柳永所寫的《蝶戀花》是一首懷人詞,他將身處異鄉的孤獨落魄之感與思念情人的綿綿愁思相結合,字裡行間透露著相思卻遲遲不肯說破,直至最後一句才水落石出。而相思之情在達到高潮時突然戛然而止,給了留下來無盡的懸念。

全詞刻畫細膩、情感動人,將愛情的執著發揮到了極致,將為了追求愛情鍥而不捨、執著堅毅、永不言棄的精神傳達給世人。哪怕經過幾百年的風吹雨打,這首詞所表達的深情厚意卻依然能夠打動後人。

蘇軾所寫的《蝶戀花》用典自然,筆墨流暢自如,頗有豪邁曠達之氣,然而那隱藏在豪邁背後失意與無奈同樣令人心傷、動容。蘇軾的作品向來跳脫性強,他常常強迫自己排遣愁緒,卻還是難以釋懷。

而後,他乾脆將對政局與貶謫的不滿與無奈全然釋放出來,讓情緒找到發洩口,從而排遣內心的矛盾與苦楚。彼時的蘇軾已年過六旬,卻慘遭新黨打擊,安身一隅。在暮春殘敗蕭條的景象的感染下,他只能低聲傾訴著被君王拋棄的悲愴與哀傷。

兩首《蝶戀花》皆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作。相比柳永,蘇軾的詞雖有惆悵,卻曠達得多,主要抒發的是仕途的失意之情。而相較於蘇軾,柳永的詞卻更顯愁苦,表面上寫的是兩情相悅之人無法相見。

詞人執著地追求愛情,實則表達了對理想的堅持與執著。如此一來,柳永的詞或許在境界上略勝一籌。不過,兩首作品皆是佳作,很難言說哪一首更加高明,熱戀時讀柳永,失戀了讀蘇軾,這兩首《蝶戀花》都值得被品鑑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