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歷史上的今天】遼朝的宿敵,大宋的宿敵,宋朝對其也無可奈何

契丹是中國歷史上很古老的一個少數民族,其最大的影響力或者說鼎盛時期,在於建立了遼朝帝國。是大宋時期的宿敵,雄霸中國北方。經濟發達的宋朝對其也無可奈何。

契丹的起源

據《北史·室韋傳》記載:

大約在四世紀中葉的東晉時期,有一支鮮卑人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自號為“契丹”;居住在興安嶺以西(今呼倫貝爾湖)的一支鮮卑人,稱為“室韋”。

這就是說,契丹與室韋同出於鮮卑一源,以興安嶺為界,“南者為契丹,在北者為室韋”。

室韋也稱蒙兀室韋,是蒙古族最早的稱謂。

契丹族與蒙古族以興安嶺為界南北分居,都位於今內蒙古東北部地區。

契丹最早活動範圍,大約在東晉時期,相當於今天內蒙古東北部、興安嶺以南地區。

契丹出自於鮮卑,但鮮卑族的真正族源,卻有不同的說法,現代大多數學者認為出自東胡。

遼國的建立

東晉時期,鮮卑各部在北方掀起了建國高潮,從337年到420年,共建立了前燕、後燕、西燕、南燕、南涼、西秦、北魏等七個國家。

北周滅亡後,以鮮卑族為主體建立的鮮卑國家不復存在。隋唐以後,鮮卑已經不再作為政治實體和民族實體而存在。

五代十國時期,鮮卑的一支契丹族卻發展強盛起來。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他雄才大略,透過一系列征戰,統一其他契丹七部,並於916年,開始建國,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是為遼太祖。

926年,耶律阿保機在出徵渤海返還皇都的途中,病逝於扶余(今吉林四平西)。其次子耶律德光繼位,是為遼太宗。

此時,後唐發生內亂,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自稱兒皇帝、割讓幽雲十六州為條件,請求遼太宗派兵攻打後唐。

936年,遼太宗親率五萬騎兵,協助石敬瑭滅掉後唐。石敬瑭得以建立後晉,契丹得到幽雲十六州,併為下一步南下建立了基地。

944年,後晉出帝石重貴即位,不願再臣服契丹,上表寧可稱孫而不稱臣。遼太宗大怒,決定南征,意圖一統中原。

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攻佔了汴京,後晉滅亡,契丹佔據了大部分中原地區。遼太宗在汴京稱帝,改國號為“大遼”。

此時的大遼,其勢力範圍已經染指中原地區,但好景不長,其勢力就又退回了北方。

與大宋的恩恩怨怨

986年,北宋雄州知州賀令圖及其父嶽州刺史賀懷浦等人,聽說蕭太后的風流韻事後,以為遼國朝政荒淫無道,就向趙光義進言討伐遼國,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

趙光義也想欺負孤兒寡母,於是發動了“雍熙北伐”。宋太宗派遣潘美、楊業等率領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討伐遼國。

蕭太后帶著幼主耶律隆緒及韓德讓,騎著戰馬,御駕親征。

岐溝關一戰,歷經半年多鏖戰,以宋朝的慘敗而告終,蕭太后一舉收復失地。

在之後數年內,宋遼之間多次交戰,宋軍屢屢被擊敗。不要只聽評書《楊家將》說得多麼熱鬧,其實,宋軍被蕭太后打得毫無脾氣。

統和二十一年(1003年),蕭太后再次親率大軍進攻北宋,意圖收復關南十縣。

宋真宗趙恆在寇準等人的力諫之下,被迫御駕親征。

遼將蕭撻凜中了宋軍埋伏被弩殺死,宋真宗又親臨檀淵城,宋軍士氣大振。此正是與遼軍決戰的最好時機,但趙恆不是乘勝追擊,卻多次遣使請求議和。

此時,蕭太后後勤補給遇到了困難,於是答應了議和請求。

宋遼約為兄弟之國,遼聖宗耶律隆緒稱宋真宗趙恆為兄,趙恆稱蕭太后為叔母,每年宋交納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為條件,雙方撤兵。這就是“檀淵之盟”。

本該是趁機擊敗遼國,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最佳時機,但由於宋真宗怯戰,出現了“檀淵之盟”這樣奇葩的結局。

之後,宋遼維持著舊有的疆域,結束了幾十年的戰爭,進入了長達百年、相對和平的時期。

此時,是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至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涿州、山西雁門關一線,與宋交界。

《遼史》稱“幅員萬里”,此言不虛,遼宋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契丹的歸宿

1112年,遼朝天祚帝在春州(故址在今內蒙古突泉縣境內)召集附近女真族的酋長來聚會喝酒。

醉醺醺的天祚帝命諸位酋長為他跳舞助興,但完顏阿骨打拒不從命,不伺候他。

天祚帝不以為意,但完顏阿骨打卻以為受到了屈辱,記恨在心,從此與遼朝不和。

完顏阿骨打不再奉詔,並開始對不服從他的女真部落用兵,準備一統女真各部。

1114年,完顏阿骨打正式起兵反遼,天祚帝派兵鎮壓,但都被擊敗。

1115年,天祚帝御駕親征,但依然被擊敗。

此時,遼國內發生了叛亂,耶律京奴在上京造反,雖然很快就被平定,但遼國卻就此分裂,原位於渤海國東京的高永昌反叛自立,直到1116年才被平息。

完顏阿骨打趁機佔領遼東京和瀋州,並進攻春州,遼軍不戰自敗。完顏阿骨打自立為帝,建立金朝,改元“收國”。

1120年,金軍攻克上京,守將蕭撻不也投降,至此,遼朝已經失去了一半的領土。

遼國內部又因皇位繼承問題發生內亂,最終以天祚帝殺死其長子耶律敖魯斡而結束,但這使得許多遼兵投降了金朝。

1122年,金軍攻克遼中京,天祚帝被迫流亡夾山。

位於遼南京的耶律大石與李處溫等人不知天祚帝去向,就擁立耶律淳為帝,即為天錫帝,史稱“北遼”。

天錫帝降天祚帝為湘陰王,並派遣使臣奉表於金朝,乞求成為附庸。

不久,天錫帝病死,其妻遼德妃稱制,改年號為德興。

李處溫父子深感遼朝前景不妙,為尋找後路,打算向南私通北宋的童貫,欲劫持遼德妃納土於宋。同時,向北私通金人,做金朝的內應。

遼德妃發現了李處溫父子的陰謀,並將其賜死。遼德妃五次上表金朝,許以任何條件,乞求以耶律定為遼帝,但遭到拒絕。

遼德妃只得派兵死守居庸關,但最終還是失守,遼南京被攻破。遼德妃帶領隨從官員投靠天祚帝,卻被天祚帝誅殺。

1123年,在上京的回離保(蕭幹)反叛降金,不久被平定,但天祚帝已經失去了遼朝大部分領土,只得於1124年退亡漠外,其兒子及眷屬或被殺或被俘。

1125年,天祚帝在應州被金人完顏婁室所俘,被押解送往上京(今黑龍江阿城區白城子)。金太宗降其為海濱王,至此,歷時210年的大遼滅亡。

1128年,天祚帝病死,契丹族基本徹底退出了傳統的祖居之地。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建立了西遼,定都虎思斡魯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