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清朝宮女真實照片,太驚人了!你見過嗎?看看慈禧太后身邊的宮女!

宮女是中國封建社會延續千年之久的古老職業,她們的使命就是要為後宮服務。在很多電視劇中宮女都是一副貌美形象,那麼真實的宮女是不是這樣呢?下面我們就透過這組老照片帶著大家看看清朝宮女真實的樣子。照片中就是慈禧太后身邊的宮女。

清末皇宮中的“包衣選秀”現場。包衣在滿語中叫做包衣阿哈,也就是僕人的意思,照片中這些女子(女孩)就是包衣子女。照片中能看出她們的年紀都很小,待選的每人身上都掛著一個木牌,上面寫著自己的名字和旗籍,等待挑選。清朝昭槤在《嘯亭雜錄·內務府定製》:“選宮女,於內府三旗佐領內管領下女子年十三以上者,造冊送府。”照片中就是掛牌子等待選秀的秀女。

宮女,也被通稱為宮人,宮女們按照其職責和地位大致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在宮中管理君主日常生活事務的人,其地位較高授予官職者被稱為女官;而另一類是在宮中服勞役而被役使的侍婢、織婢等。還有一種就是泛指被選入宮中供帝王聲色享用的女子。照片中是隆裕太后身邊的宮女。

宮女在入宮的第一件事就是剃頭、洗澡,等年紀稍長才可以把頭髮留起來。剛進宮的小宮女要由嬤嬤教她們各種禮儀和梳妝打扮的技巧,嬤嬤一般非常嚴厲,動輒非打即罵。如果聰明靈巧,半年就可以上崗服役了,也就有月錢可拿。宮女們的月錢多少並無定製,最低的4兩,高的可達20兩,膳食、衣服、胭脂水粉等有內務府供給,其實她們主要的收入是平日各宮的賞賜。照片中是末代皇后婉容與身邊的宮女。

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太監,太監本為官名,到了唐高宗時,就將殿中省(管理太監的地方)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只有地位較高的內監就被稱為“太監”。之後宦官也就是被通稱為太監。照片中就是大太監李蓮英。

宦官制度起源於先秦時期,《詩經》、《周禮》、《禮記》中都有關於宦官的記載。周王朝及各諸侯國大都設定了宦官。秦漢以後,宦官制度更加詳備,宦官作為一種特殊政治勢力,對許多朝代政局產生重大影響。照片中就是儲秀宮首領太監瑞福。

明朝時期,宮廷有外三監:國子監,欽天監,上林苑監。國子監是國家最高學府,欽天監是管理氣象天氣的部門,上林苑監是管理畜牧種植的部門。除了外三監外,還有內十二監,司禮監,內官監,尚膳監等等,這內十二監都是由宦官管理。十二監總領事叫做提督太監,十二監裡掌管事物的宦官才叫太監,太監位居四品。十二監中權力最大的是司禮監,像馮保,劉瑾,魏忠賢都是司禮監。照片中左側的兩個就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貼身太監。

明太祖朱元璋對宦官管理比較嚴格,禁止其兼外臣的文武職銜,並懸鐵牌於宮門上,明示不許干政的警戒。永樂時期開始,宦官開始被重用。皇帝親信的太監經常被派出巡出洋,擔任監軍。永樂十八年設東廠,由宦官執掌,從事特務活動,諸事直接報告皇帝。宣宗時期,在宮內設內書堂,令學官教授小太監識字。清初模仿明朝制度,設立十三衙門統管太監事務。照片中就是清末被趕出宮的太監。

清代末年,太監都是勞苦人出身,被生活所迫,指望把孩子送進宮裡,有條活路,將來也得些好處。當時有的只有10歲左右就閹割淨了身,李蓮英就是8歲淨身,9歲進宮的。民國初年。一個13歲的小太監馬德清就被送進了溥儀的遜清皇室小朝廷當差。另外,那些下層小太監一旦失掉服役能力之後,都要被逐出紫禁城。不少太監晚年以寺廟棲身。據調查,在北京城郊,共有明清時期的太監寺廟約20多座。照片中就是最後一名太監孫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