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稷下書生:劉邦手下最牛的謀士,曾讓項羽三分天下,最後卻死於暗殺

作者: 稷下書生

當時,漢王劉邦與楚王項羽正在陽夏南對峙,劉邦封韓信為齊王,計劃調遣他的軍隊攻楚。一旦韓信加入戰場,雙方力量將發生巨大變化,項羽恐懼,派武涉企圖說服韓信叛漢自立,三分天下,韓信謝絕。

手下謀士蒯通也勸說韓信,由於功高震主,楚漢都會猜忌害怕,不如自立為王,三分天下,韓信不聽。

最終韓信率領軍隊與劉邦會師垓下,擊敗項羽,大漢王朝建立。

人生如戲,世事無常,三國演義一直是茶餘飯後津津樂道之事,市井也總喜歡談論一些假如、如果之事。

假如韓信當時聽從了二人的建議,改易旗幟,自立為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否會出現三國演義的局面呢?

答案是否定的。韓信自立後,也許會有短暫的三雄鼎立局面,但不會長久,項羽會最先滅亡,三雄鼎立會變成雙雄爭霸,最終劉邦會勝出,一統天下。

1項羽會最先滅亡

三雄之中,楚軍軍事實力最強,楚軍經過滅秦戰爭的洗禮,具有強悍的戰鬥力,即便是垓下一戰,漢軍也是集合了劉邦、韓信、英布、彭越、孔將軍熙、費將軍陳賀等幾路大軍,才能擊敗項羽。

齊軍軍事實力次之,齊軍平定了趙、齊等地,屬得勝之軍,士氣正旺,又有國士無雙的韓信做統帥,實力不容小覷。

漢軍軍事實力最差,漢軍與楚軍作戰,基本上連戰連敗,罕有勝績,軍隊經常敗了散,散了聚,再敗再散。

但之所以推演出項羽在三雄中最先滅亡,有以下4點依據——

1

韓信劉邦極有可能結盟。三方之中力量最強的反而最危險,因為力量相對弱小的兩方為自保極有可能結成聯盟。從武涉、蒯通勸說時,韓信的言辭也可以推斷出,韓信對劉邦有感恩,雙方存在結盟的可能。

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韓信說,我在項王手下,當的是小官,做的是雜事,言不聽,計不用,我在漢王手下,當了上將軍,統帥萬軍,漢王把衣服脫了給我穿,把食物推讓給我吃,言聽計用,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段奕宏飾演的韓信

由此推斷,韓信對項羽已無交情可言,甚至言辭中還有一絲怨恨,對劉邦則存有感激之心,韓信與劉邦既有結盟的政治基礎,也有結盟的情感基礎。

2

項羽在謀略上略遜於劉邦和韓信。三雄鼎立需要有極高的智商和深沉的謀略應對複雜而又多的局面。而從定都一事上可以判斷出項羽的無謀。關中戰略位置重要,物產豐富,人才濟濟,眾將領建議定都關中,但項羽卻將都城選在了彭城,只因彭城是自己的家鄉,功成名就後必須衣錦還鄉,炫耀一番。

3

項羽不懂得任用人才,漸失人心。將領有功勞應當加封時,項羽卻把刻好的印章拿在手裡,翻來覆去的磨去了稜角也捨不得給人家。

陳平使用簡單的離間計就讓項羽中計,疏遠了楚軍最重要的謀士范增,導致范增出走病死,疏遠了手下大將鍾離昧等人,不再信任他們。

陶澤如飾演的謀士范增

項羽任免將領全憑個人喜好與恩怨,導致漸失人心。司馬欣並無多大戰功,只因對項羽叔叔項梁有恩,竟被封為塞王,楚懷王和其臣子稍稍有對項羽不滿,項羽就派人把他們殺死在大江中。

2劉邦會打敗韓信,統一天下

項羽滅亡後,變成劉邦與韓信的雙雄爭霸,雖然軍事實力與韓信有差距,但劉邦的綜合實力卻遠勝於韓信,最終會戰勝韓信,奪得天下,雙方力量對比分析如下。

1

劉邦更有政治號召力。約法三章讓劉邦贏得民心,劉邦最先進入咸陽,與項羽動輒屠城不同,劉邦擁有帝王的格局和眼光,他封存了秦國的財物府庫,退回到城外駐軍,與百姓約法三章,秋毫不犯,秦人非常高興,爭著慰勞軍士,劉邦又推辭不受,人民更加歡喜。

各種傳說增加了劉邦的個人魅力。劉邦醉酒臥睡時,身上有龍出現,酒家因此免掉劉邦欠的酒錢。劉邦曾道斬白蛇,被傳為赤帝兒子斬殺白帝兒子,跟隨他的人開始對他很是敬畏。劉邦居住的地方經常有云氣環繞,沛縣的青年聽說後,很多人依附他。古人特別相信迷信,這些超凡奇事讓人們相信劉邦必定顯貴,提升了劉邦的號召力。

《鴻門宴》中黎明飾演的劉邦

2

劉邦有一套完備的隊伍。文有蕭何,負責後勤事務,為劉邦提供強大的支援,武有彭越、英布、劉賈、夏侯嬰等人衝鋒陷陣,謀士有張良、陳平等,都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人才,辯士有酈生陸賈等人,為劉邦遊說、宣傳。

而韓信的隊伍有一個致命的隱患,韓信手下將領周勃、樊噲、曹參、灌嬰、王陵等人皆是劉邦未起事時的故人,他們一起擁立劉邦為沛公,起事反秦,從歷史上看,這些人對劉邦是十分忠誠的。

假如真的自立為王,韓信未必能駕馭住他們,這幾名大將也未必真心臣服韓信。

韓信軍隊的另一位統帥張耳也是劉邦的故人,劉邦還是平民時,曾多次跟張耳交遊,在他家做客幾個月,二人關係非同一般,後來還成了親家,張耳之子張敖娶了劉邦的女兒魯元公主。假如韓信叛漢自立,張耳對韓信來說應是不穩定因素。

3

劉邦有可替代韓信的軍事人才。真實的歷史中,韓信的軍事天才為劉邦最終戰勝項羽貢獻了巨大力量,假如韓信自立門戶,劉邦陣營中還有能代替韓信的軍事人才嗎?

有的,張良。

張良學習過《太公兵法》,是個帥才,劉邦評價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由於多病的原因,張良沒有單獨掛帥出征,一直作為謀士跟隨漢王。假如韓信自立,張良極有可能走出帷幄,統帥漢軍。

張涵予飾演的謀士張良

4

雙方戰將分析。韓信是個戰術方面的天才,他將戰術發揮的淋漓盡致,打仗從不硬碰硬,總會用點詭計,韓信的一些戰術也演繹成人們熟悉的成語,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臨陣設疑,木罌渡軍;背水一戰,拔旗易幟;陳沙決水,半渡而擊;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張良是戰略方面的天才,戰略與戰術相比,簡單說就是站位更高、眼光更遠、謀劃更深、殺傷力更大。

楚漢之爭剛開始時,張良就為劉邦謀劃好了戰略:聯合英布、彭越反楚,讓韓信統領大軍,獨當一面。劉邦最終戰勝項羽,軍事上依靠的就是這三人,其中,韓信正面進攻,彭越、英布在敵後騷擾,讓項羽疲於奔命,逐漸消耗掉楚軍戰鬥力,切斷項羽糧道和後援,逐漸拖垮楚軍。

張良與韓信的對決,應該不會處於下風。

除了主將外,即便曹參、周勃、樊噲、灌嬰等人能為韓信效犬馬之勞,劉邦手下的英布、彭越、韓王信、夏侯嬰、劉賈等人也是驍勇善戰之輩。

劉邦麾下樊噲,出身屠戶,最終成為一代名將

5

劉邦有穩固的根據地。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后,逐漸攻佔了關中地區,建立起了穩固的根據地,楚漢之爭戰場在關中之外,戰火併未蔓延至劉邦的根據地。

劉邦還有一位出色的根據地大總管蕭何,漢軍多次失敗,蕭何總能及時徵收糧草、兵丁輸送到前方,為漢軍提供強大的後援。

反觀韓信,齊國剛剛平叛,齊地出現過田儋、田榮、田橫等英豪人物,這些人物反抗過秦朝,反抗過其他諸侯國,對抗過項羽,攻打過韓信,甚至還內鬥過,韓信也稱齊人狡詐,反覆無常,很難說齊地是一個穩固的根據地。

6

韓信的政治謀略太兒科。韓信雖是軍事天才,但政治謀略太過拙劣,有三件事足以顯示其智商之低。

韓信平定齊國後,洋洋得意,居然派人告訴劉邦,齊人狡詐多變,為了穩定局勢,求封假王,史書評論韓信是市井之志。韓信此舉也讓劉邦對其產生猜忌,為最後被殺埋下伏筆。

韓信被劉邦誘捕。項羽手下大將鍾離昧與韓信交好,劉邦當了皇帝后通緝鍾離昧,鍾離昧便躲在韓信家,韓信被人舉報造反,劉邦不敢起兵攻打韓信,便採納陳平的建議,假裝宣稱要巡視出遊,要求諸侯到指定地方相會,鍾離昧勸說韓信不要去,結果韓信竟然殺了鍾離昧,帶著他的人頭去邀賞。韓信到後就被抓住,被貶為淮陰侯。

韓信被呂后誘捕。韓信計劃假傳詔令,釋放奴隸和囚犯,攻打皇宮,響應造反的陳豨,因家人舉報計劃洩露,呂后也不敢直接攻打韓信,便採用張良的計謀,假稱劉邦戰勝了陳豨,要求大臣們進宮祝賀,韓信竟然輕信,隨眾人進宮,結果被殺。

綜上,假如韓信自立為王,三分天下,但項羽會最先滅亡,然後劉邦打敗韓信,最終統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