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明朝服飾:明制漢服的特點,明朝女子穿什麼服飾才能穿出明朝風格?

現如今,經過之前對漢服的一系列講解之後,相信大家對於漢服的一些基本知識,已經感到比較熟悉了吧!在眾多的漢服中,

明制漢服

算是比較受歡迎的一類服飾。由於朝代距離當今比較近,所以相關的服飾也算儲存的比較完好。

這樣的話,就更加有助於我們瞭解明制漢服的主要特色了呀!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明制漢服的特點吧~

明裝與唐裝相比,在於衣裙比例的明顯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長,逐漸拉長上裝,縮短露裙的長度。衣領也從宋代的對領蛻變成以圓領為主。

明代女裝上衣是三領窄袖,身長三尺有餘,露裙二、三寸,即所謂“花冠裙襖,大袖圓領”。當時揚州流行一種新式樣:女衫長二尺八寸,袖子寬一尺二寸,外護袖鑲錦繡,冬季鑲貂狐皮。

裙裝在明代初年用色偏向淺淡,崇禎時期提倡白色裙。裙邊有一、二寸繡邊。明初裙寬為六幅,明末時發展為八幅、十幅。裙褶十分盛行,有細密褶紋,也有大褶紋。褶紋裝飾十分講究。

有一種名為彩條裙,每條選用一種顏色緞,每條色緞上繡出花鳥紋飾,帶邊鑲以金線可成為獨立的條帶,將數條這樣的各種彩條拼合在腰帶上,就成為彩條飄舞的裙子,因此取名“鳳尾裙”。有的還將整塊緞料用手工做成細褶紋,取名“百褶裙”。一種二十四褶裙取名“玉裙”。

明代還有一種特殊式樣的帔子,由於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這種帔子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得此名。到宋代將它列入禮服行列之中。

明代服用此式較為普遍,它的形狀宛如一條長長的彩色掛帶,每條霞帔寬三寸二分,長五尺七寸,服用時繞過脖頸,披掛在胸前,由於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墜子,因此越發顯得挺拔高貴。

古代留存至今的資料中,大部分是宮廷中命婦著裝形象。命婦著霞帔時,在用色和圖案紋飾上都有規定。一般在大紅底色的大袖衫上披掛霞帔時,要用深青色繡花霞帔,品級的差別主要表現在紋飾上,如下分別列數。

一、二品命婦霞帔用蹙金繡雲霞翟紋(即長尾山雉)。三、四品命婦霞帔用金繡雲霞孔雀紋。

五品命婦霞帔用繡雲霞鴛鴦紋。六、七品命婦霞帔用繡雲霞練鵲紋。八、九品命婦霞帔用繡纏校花紋。

明代的褙子的紋樣與霞帔在品極差別上基本相同,只是八、九品命婦用團花,不用纏枝花。明代使用褙子面很廣。按身份來分有兩種型別;貴族使用的褙子,在禮節性場合為合領大袖對襟形式;平民做為常服就採用直領小袖對襟形式。

當然啦,明代還有其他比較具有特色的服飾,在這裡就不再一一講述啦!比如比甲、披風、襖裙之類的服飾,我們在之後的文章裡面,再來細說哦!

看完這篇關於明制漢服的主要特色的介紹的文章之後,大家對於明制漢服的認識,是不是也變得更多了呢?大家喜歡這樣的明制漢服嗎?一起留言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