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兩米多的身高、三米多的腰圍這樣的孔子的確英武不凡!

在古代傳下來的孔子像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是個面相和藹的小老頭。不過,畫像上略顯佝僂的孔子多半是後世畫師杜撰出來的,因為真實的孔子十分英武不凡。

根據司馬遷所著的《孔子世家》可知,“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長人”就是高大的人,九尺六寸以西漢度量衡來看可折算成221公分。在那個老百姓不習慣喝牛奶的年代,兩米多高的孔子簡直是巨人般的存在。

我們知道,古人對美男子的要求很高,其中必備的一個標準就是“七尺男兒”。用漢朝的度量衡來計算,七尺大約為162公分,這應該是當時男性的平均身高。透過統計資料可知,現代中國男性的平均身高約為167公分,“七尺男兒”顯然比這個標準更低。

然而,即便是在平均身高比古代高出五釐米的情況下,姚明、穆鐵柱這樣的大個子仍要讓大部分人“仰視”,哪怕在普遍人高馬大的NBA裡他們的身高也屬鳳毛麟角。那麼,在平均身高不足一米七的古代,人們在看到221公分的孔子時,會露出怎樣的表情呢?

古人的知識面遠比現代人狹窄,所以“少見多怪”的古代文人往往會將某些奇聞大書特書。孔子的身高,在當時為什麼沒有成為博人眼球的噱頭,這便是費解之處。在先秦時代的文獻中,我們根本找不到“孔子長九尺六寸”的記載。

子貢、宰予等門徒在老師過世後,準備將老師打造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聖人”。在他們的造神計劃中,勢必要美化老師的形象。假如孔子的身高的確超過了兩米,這兩名弟子為何會忽略這個能讓老師形象更高大的特徵呢?

顯然這是不可思議的。

唯一能解釋得通的,就是孔子根本不像司馬遷所說的那樣,是身高九尺的“東周小巨人”。

那麼,“身高九尺六寸”這一資訊,是誰偽造出來的呢?

可能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子貢等人,但當時並沒有相關的記載流傳出來,可見子貢等人作為聖人門生,最基本的道德操守還是有的。

孔子的身高被拉長,應該是聖人過世幾百年後的事。從《春秋時代的孔子和漢代的孔子》這部史學作品裡我們可以看出,漢代的儒生已不再有誠實這項美德,他們根本不會對說出來的話負責任,誇大其詞成了普遍現象。

“孔子母徵在遊於大澤之陂,睡,夢黑帝使請己。往,夢交,語曰:‘汝乳必於空桑之中。’覺則若感,生丘於空桑。他們說他的頭像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方高。身長九尺六寸,人皆稱他為長人。”

從這段杜撰出來的文字中,我們能看到非常濃厚的方士文化痕跡。

顯然,這些都是漢初儒生的異想天開之作。司馬遷先生是個嚴謹的史官,所以他自不可能把孔母與“黑帝”之間不清不楚地勾當寫進史料。不過,司馬遷卻仍沿用了裡面關於孔子身高的說法。就這樣,儒生們不負責任的胡說八道,化身為史料中的正言。

更誇張的遠不止此,我們且來看看孔府裡收錄的一份材料:“先聖身長九尺六寸,腰大十圍”。這裡面的“圍”,是怎樣的計量單位呢?《辭海》給出的解釋是這樣的:“計量圓周的約略單位,即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攏的長度。亦指兩臂合抱的長度。”

顯然,“兩臂合抱”在形容腰圍時是不適用的,所以這裡的“圍”應該是“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攏的長度”。筆者的手掌屬平均水平,合指之圍的長度大約為三十五公分,就算古代男人普遍身量短小手指短粗,起碼也有三十公分。所以,“十圍”所指代的含義,至少有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