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女子為什麼不能隨便跟男人發生關係這種說法到底是怎麼出現的呢

封建社會對女子的壓迫,是現代人無法理解甚至都無法想象的。當時的制度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娶幾個老婆,而女子必須對丈夫忠貞不二,不可以有妄想外心,如果被發現有私通的嫌疑便要接受非常嚴厲的懲罰。

當然在如今的社會,必須遵守一夫一妻制,而婚外戀也是拒不提倡的。然而在古代禁止婚外戀也只是針對於妻子而言。因為戰爭和統治者的享受需要,社會勞動力非常的匱乏,人口稀少導致了女子變成了生育的工具。

男子因為戰爭和徭役的關係,數量較於女性要偏少一些。所以他們有權利多娶老婆多生孩子,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是社會需要。但是女子的地位卻因為這個失衡和儒家思想的荼毒,而非常的低下。女子從小就被灌輸了道德規範便是小時候聽父親的,出嫁後聽丈夫的,老了還要聽兒子的。

對自己的人生完全沒有自主的權利,可是不管是怎麼樣,有丈夫的女人還算是很幸運的,可以有倚靠。那些因為意外而年紀輕輕就失去了丈夫的女子最是可憐。她們被封建教條約束,不可以繼續尋找自己喜歡的伴侶,很多時代對寡婦的約束非常的殘酷。

貞節牌坊就是為了限制和束縛女性再嫁的無形綁帶,一旦喪夫女子就要閉門過活,不可以再嫁他人,後半輩子都要孤苦度日,想像一下,在封建社會,女子是不可以參與社會活動,甚至是不可以外出打工賺錢的。

那麼失去丈夫的女子,可見生活更是悽慘,只能靠一些手工活計養活一家老小。一些寡居的女子,還不允許回到孃家,要繼續伺候在世的公婆。多半都要受到婆家的欺凌,一旦心生再嫁的念頭,都要被視作是不貞的女子,要受到家族長輩們的審判和懲罰。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朝代都要求寡婦守貞潔,在漢代劉邦就為了快速的增加因為戰爭而流失的人口,倡導寡居女子再嫁。但是當時的制度是寡居者只能和丈夫的弟弟結婚,也就是說兄嫂嫁家叔,這也是儒家的孝悌思想的約束,因為孩子才是一個家族的延續關鍵。

一般的寡居女子多半都已經誕下了子嗣,如果外嫁肯定還是是要隨母親去的,這樣無疑是斷了自己的一脈香火。對非常注重人丁興旺的古代這是絕對不允許的。還有就是很多時候古代與現代一樣去個媳婦也是需要很多的錢銀的。

兄長娶妻本就花費不少,去世後寡居的媳婦,繼續嫁給小叔子,繼續為婆家延續香火也是省了一筆開銷的。所以漢代是提倡這種再嫁婚姻的關係的。到了唐代,因為門戶大開西方的開放風氣,也將大唐的民風引領的非常的開放。尤其是紅妝皇帝的統治,使女性的地位空前的高漲,當時寡居的女子只要自己願意,就可以選擇心儀的物件成婚。媒婆也是可以光明正大的為寡婦保媒。這也無疑是女性地位提高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