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為何會被稱為明朝的明神宗?他做了什麼事情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提起明世宗嘉靖皇帝,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45年,是明朝實際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為朱翊鈞,在位時長48年,但早期由張居正輔政)。朱厚熜執政的前二十年裡,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也算是頗有一番作為。然而從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開始,他日益迷信方術、崇奉道教,重用佞臣致使朝局不穩、倭寇作亂,大明王朝自此逐漸走上衰退之路。更令人唏噓的是,這位特立獨行的皇帝,還差點兒將永樂大帝朱棣的牌位丟出太廟。

這件事還得從朱厚熜的身世說起。朱厚熜並非皇子,而是興獻王朱祐杬次子。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駕崩,由於膝下無子,宗室朝臣最終選擇了他的堂弟朱厚熜即皇帝位。朱厚熜作為一個孝子,即位不久後就與宗室朝臣之間關於皇考認定及生父興獻王的尊號問題,發生了“大禮議之爭”。嚴格地說,這一行為對於剛即位的嘉靖皇帝來說是不明智的,因為此刻他的皇權尚未穩固,公然與宗室舊臣作對,可能會對他以後的統治埋下隱患。然而,朱厚熜依然不顧自己勢單力薄,一心想為生父生母爭取尊名。

按照明朝宗法制度,朱厚熜是以明武宗堂弟身份即皇帝位的,因此朱厚熜應當繼承明武宗之父明孝宗朱祐樘宗祧,其皇考即為朱祐樘,生父興獻王應為“皇叔考”,生母為“皇叔母”。朱厚熜對這一結果堅決不予接受,一心要尊其生父為皇考,並且還要將其牌位放入太廟之中。依照舊禮,只有皇帝的牌位才能進太廟,興獻王還沒有這個資格,因此他的決定遭到了朝臣的堅決反對。朱厚熜為顯示君威,在朝堂之上公開對數十位大臣處以廷杖之刑,甚至還將內閣首輔楊廷和削官為民。歷經三年半,這場爭議的結果是嘉靖帝佔了上風,他成功追尊生父為“興獻帝”,生母為“興國皇太后”,改稱明孝宗朱祐樘為“皇伯考”,興獻王墓升為顯陵。

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興獻帝又被追尊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追尊廟號為“睿宗”。嘉靖皇帝此時提出,要讓其生父的牌位升袝太廟。古語有云:“禮有以多為貴者,天子七廟”。天子太廟裡的牌位總共只能放置七座,除開國之君外,剩下的六位按照與當今皇帝的親疏遠近關係由近至遠排列。嘉靖皇帝提出這一要求時,太廟已有七座牌位,若按照他的要求,興獻帝要升袝太廟,就需將太廟裡其中一位皇帝的牌位拿出來。嘉靖皇帝依照親疏遠近,選出了明太宗朱棣的牌位,然而在他正準備替換時,卻遭到文武百官的一致反對,有的甚至淚灑朝堂。

作為一代雄主,朱棣執政期間,明朝國力昌盛,百姓安居。更重要的是,朱棣還是一位文武兼備的皇帝,他曾經五次率軍親征蒙古,擴大明朝版圖,又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彰顯大國氣度;他還命人編纂《永樂大典》,集歷代古籍於大成。在朝臣看來,太宗朱棣乃是一位曠世明君,他的牌位若被移出太廟,無異於國本的動搖。為此朝臣上奏改其廟號“太宗”為“成祖”,如此一來,廟號為“祖”的皇帝按照禮法,牌位便不能被移出太廟。嘉靖帝在這件事上終於被說服,將朱棣改諡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廟號“成祖”,使其和明太祖朱元璋並列為“萬世不祧之君”,得以永供於太廟正中。

參考資料:

《明史》《明實錄·世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