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諸葛亮與司馬懿相比,誰的軍事能力更強,唐太宗早就留下了一段話

《晉書》是唐初名相名房玄齡等二十一位作者聯合撰寫的一步紀傳體史書,記載了從晉宣帝司馬懿時期到晉恭帝司馬德文時期的歷史。在《晉書》中,晉宣帝司馬懿可謂用兵如神。然而李世民在給《晉書》寫評語時,對司馬懿極盡誇讚之言,說他“天挺之資,應期輔佐”,“雄略內斷,英猷外決”等,尤其是對他強悍的軍事才能給予了充分肯定。

然而到後來卻突然話鋒一轉,寫道:

“既而擁眾西舉,與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無鬥志,遺其巾幗,方發憤心,杖節當門,雄圖頓屈,請戰千里,詐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敵,夷險之路,勞逸不同,以此爭功,其利可見。而返閉軍固壘,莫敢爭鋒,生怯實而未前,死疑虛而猶遁,良將之道,失在斯乎!”

翻譯過來意思大概就是:

司馬懿率軍在西線和諸葛亮對峙。命令自己的將士固守不戰,根本沒有一點鬥志。等到諸葛亮以巾幗婦人的服裝嘲諷司馬懿怯戰時,他才發憤圖強要與諸葛亮決戰。等到辛毗帶著天子符節來阻止司馬懿出戰,他之前的雄心瞬間就消失殆盡。原來司馬懿千里請戰只不過是虛張聲勢,假裝勇敢以拖延時間。

況且秦川之地民風彪悍,而巴蜀之地民風怯懦。按理來說,巴蜀來的蜀軍不是秦川之地的魏軍的對手。諸葛亮從崎嶇難行的蜀道出兵北伐,司馬懿卻佔據險要之地,諸葛亮勞師遠征,司馬懿卻以逸待勞。利用這些優勢去與諸葛亮決戰,能夠得到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司馬懿卻躲起來堅守不戰,不敢與諸葛亮在正面戰場一決雌雄。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害怕諸葛亮的野戰指揮能力而不敢逼近與之決戰,在諸葛亮死後又害怕中了諸葛亮詐死之計而遁逃。司馬懿深諳兵法,不失為一代良將,怎麼到了諸葛亮這裡就失去了效果呢!

司馬懿平定孟達叛亂,只用了不到十天就到達。討伐遼東公孫淵,只用了一百天時間就大獲全勝。之後又相繼擊破東吳,平定王凌叛亂等。他的軍事才能在這些戰爭中展現的淋漓盡致,可謂用兵如神。然而為何當他面對諸葛亮時,卻沒有擒孟達時的兵貴神速,沒有破公孫時的算無遺策,以至於被唐太宗李世民嘲諷面對諸葛亮就失去了良將之道呢?

有的人說是因為司馬懿要養寇自重,然而在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以後,按照養寇自重論,此時司馬懿已經沒有利用價值,魏國應該鳥盡弓藏才對,為什麼諸葛亮死後,司馬懿更受重用。魏明帝曹睿不失為一代明君,如果是養寇自重,當司馬懿千里請戰時,他難道還看不出來?為何不是命令辛毗帶著符節強令司馬懿出站或者換將?反而要配合司馬懿讓辛毗帶著符節禁止魏國將士出擊諸葛亮呢?

很明顯,至少魏明帝認為,司馬懿是真的打不過諸葛亮,不然,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顯然千里請戰只是司馬懿在拖延時間,這才派遣辛毗配合他。況且,在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依然掌握兵權。遼東公孫淵叛變,在擊敗魏國名將毋丘儉之後自立為燕王。魏明帝命令司馬懿率軍討伐。司馬懿只用了一百天,還包括行軍的時間,就擊破公孫淵。公孫淵當時帶甲十萬,實力不可小窺。請問這時候,司馬懿為何不養寇自重?魏明帝臨終之戰,任命司馬懿為託孤大臣。此時諸葛亮已死,公孫淵覆滅,孫權伐魏也被擊敗,少數民族叛變也被平定,魏國國泰民安,為何司馬懿反而更受重用?

唐太宗是在在戰場上打過很多惡仗的,他的軍事才能也不可小窺。因此,太宗的評價還是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的。而從太宗對司馬懿的這段嘲諷可以看出,諸葛亮軍事才能是強於司馬懿的。

參考文獻: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