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夏侯惇為何能2次打敗巔峰的趙雲,是他太厲害,還是趙雲認了慫?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迭起,群雄爭先。

如此亂世,人人都不能倖免,對於百姓來說,這意味著民不聊生,對於諸侯而言,這又是一個天賜的機遇。

諸侯想要把握住這個機會,單靠自己還不行,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諸侯要取得位高權重的地位,身邊自然也需要一大批文臣和武將。

單單就數量而言,曹操手下的能人無疑是最多的。

五大謀臣、五子良將,隨便挑出來一個,都能讓諸侯抖上三抖。

不過如果要找出排名前六的武將的話,曹操能被憋到內傷,因為曹操麾下只有一個人上榜,還只是排名在第三的典韋。

反觀實力並不怎麼樣的劉備,他手下的武將則足足上了4位,而在這四人中,趙雲的位置則又最靠前。

當然,趙雲還不能當第一,畢竟有呂布在,這武力值第一的位置就無人能撼動。

正所謂: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但如果在武力、人品、後世的評價這些方面來做個綜合評定的話,趙雲則是名副其實的三國第一人,呂布雖然武藝超群,但奈何人品太差,僅僅一個“三姓家奴”,就把呂布的壞名聲釘得死死的。

趙雲,江湖人送外號常山趙子龍,一身虎膽,長坂坡七進七出,這能耐試問還有誰?

那麼趙雲真的沒有敗過嗎?

當然不是,至少在《三國演義》中,

羅貫中就為巔峰時期的趙雲準備了2次“失敗”,而這2次失敗還都是敗給了同一個人,此人便是江湖人送外號的盲夏侯,夏侯惇。

那麼問題就來了,夏侯惇為何能2次打敗巔峰的趙雲,是他太厲害,還是趙雲認了慫?

我們就結合《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一起來分析。

夏侯惇:父母精血,不能丟棄

夏侯惇的出身不低,其祖上是漢高祖劉邦的御用司機夏侯嬰,可以說夏侯惇完全是遺傳了祖輩的勇猛,在兩漢時代,夏侯家就如同一顆璀璨的星。

夏侯惇雖然是武將,但是對於學習這件事是真非常重視,尤其是很敬重自己的老師,在他14歲的時候,有人出言羞辱了他的老師,夏侯惇二話不說,就將此人送到了閻王爺那去報到。

只是不知道是因為當時也有未成年人保護法,還是時局太亂,夏侯惇殺了人,竟然沒有受到任何懲罰,而到後來,曹操起兵之後,夏侯惇便忠心耿耿,為曹操馬首是瞻。

夏侯惇對曹操很敬重,只要曹操指南,夏侯惇就不會往北走一步,後來曹操豎起曹魏的大旗之後,夏侯惇依然當的是漢朝的官,他就立即上書曹操,讓他封自己一個魏官。

曹操認為他和夏侯惇同為漢官是同僚,怎麼能再當魏官呢,但是夏侯惇不管,一再要求曹操給個魏官噹噹,曹操沒有辦法,就只能封他為魏前將軍。

興平元年,曹操出兵陶謙,留夏侯惇鎮守濮陽,可是陳宮等人卻投靠了呂布,當時曹操的家眷都在鄄城,為了讓曹操安心,夏侯惇便率軍隊輕裝前往救援。

結果卻遇到了呂布,雙方交戰之後,呂布趁機奪走了濮陽,夏侯惇很生氣,於是便反攻呂布,呂布讓高順迎戰夏侯惇,兩人交戰三百回合不分勝負,後來高順體力不支而敗走,夏侯惇緊追不捨。

高順的部下怕高順有所閃失,就放了一隻冷箭,夏侯惇不閃不避,冷箭正中夏侯惇左眼,夏侯惇直接把箭給拔了出來,沒成想把眼球都給帶了出來。

夏侯惇覺得這都是父母精血,不能丟棄,就把自己的眼球給吃了

,當然吃眼球這件事是羅貫中虛構的。

趙子龍:七進七出,誰人能及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荊州,劉表的次子劉琮感覺形勢不對,便舉州投降了,而在投降之後,劉琮還辦了一件很地道的事,那就是派人告訴了在樊城的劉備,說:我已經投降了,您吶,自己看著辦吧。

劉備氣得吹鬍子瞪眼,但也沒有辦法,他覺得自己也打不過曹操,便直接撒丫子跑路了,可是逃到襄陽的時候,百姓見到了劉備,都急急忙忙跟上了劉備一起跑。

可是人多了事情就不好辦,尤其

在跑路的時候,這麼多人還怎麼跑,想當年,劉邦跑路為了能跑更快點,連自己的兩個親孩子都給踢下了車,情急之下,劉備便丟下了妻子和孩子以及數萬的百姓跑了。

劉備逃跑的時候只帶著張飛、諸葛亮、趙雲等骨幹,不過跑著跑著卻發現趙雲沒了,劉備就詢問手下的人,見了趙雲沒有。

屬下支支吾吾說,趙雲往曹操那邊跑去了,意思就是說,趙雲叛變投降曹操去了,您吶,還是別操那麼多心,趕緊跑吧。

劉備卻異常堅定地說,子龍不會離我而去,果真到了後來,趙雲抱著襁褓中的劉禪回到了劉備的身邊。

這是趙雲一生中的一次高光時刻,羅貫中還特意為他加了戲,七進七出,著實威猛無比,渾身是膽。

羅貫中:兩次敗北,刻意安排

夏侯惇

拔矢啖睛,趙子龍七進七出,雖然都是羅貫中刻意加的戲,但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這兩人都是武將中的戰鬥機。

那麼這兩人如果相遇會怎麼樣呢?

不少人覺得趙雲能碾壓夏侯惇,這固然沒錯,也可以說是可以根據史實來推斷出來,可是羅貫中卻為兩人的相遇,制訂了趙雲敗北的戲碼,這又是何故?

事情是這樣的:

夏侯惇帶領于禁、李典、夏侯蘭、韓浩四員大將以及數十萬大軍,殺向新野,想把劉備給打得繼續回去賣草鞋。

這時候劉備手下的關羽等人還不服諸葛亮,諸葛亮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便擔任了這次抵禦活動的總指揮,在他的安排下,此時處於巔峰時期的趙雲也被叫了回來,並做了如下安排:

命於樊城取回趙雲,令為前部,不要贏,只要輸。

這是啥意思,意思就是說,讓趙雲去當先鋒,但不是讓趙雲把夏侯惇給嚇趴下,而是讓他去引誘夏侯惇進入包圍圈,軍令是不能嬴只能輸。

趙雲得到了軍令自然欣然領命。

等到他和夏侯惇交手之後,沒幾個回合便假裝不敵跑了,夏侯惇覺得很開心,沒想到自己竟然“打敗”了排名第二的趙雲,這份得意發自內心。

趙雲跑,夏侯惇在後面追,後來怕夏侯惇追不上,趙雲還故意又等了等夏侯惇,兩人交手幾回合之後,趙雲又跑了。

夏侯惇不顧手下人勸阻說趙雲敗北有詐,而奮馬直追,結果數十萬大軍就進入了諸葛亮設計好的包圍圈,夏侯惇大敗。

由此可見,

趙雲兩次不敵夏侯惇,並不是夏侯惇太厲害,讓趙雲認了慫,也不是打不過他,而是故意的,也正是因為趙雲識大體,沒有逞能,才使得曹軍大敗,可以說趙雲是用自己的名聲換來了蜀漢的大勝。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趙雲的故事,不妨看看這本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哦,相比較正史的枯燥,羅貫中寫得還是挺有意思的。

(此處已新增小說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

對此,您認同嗎?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