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端午節應該怎麼過?牢記“4做3忌”,老祖宗的規矩不能丟!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龍舟節、天中節等,是由上古時代祭祀龍的活動演變而來,源自於人類對自然天象的崇拜,蘊含了古老的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內容。

端午節起源

我國的古老傳統節日都和上古時期的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星象、曆法等人文和自然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根據考古學家和人文學家的研究,可以得知古時候的人類有兩種信仰,一種是對天地的信仰,另外一種是對祖先的信仰。

我國古老節日大多數地形成和古人選擇吉日吉時,感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為雛形,逐漸發展、完善、普及,形成現在這些節日。

“端午”二字最早出現在晉代古籍《風土記》中,但划龍舟等端午習俗早在先秦時代就已經存在。

仲夏午月午日蒼龍七宿飛昇於正南中天,在《易經》中被稱為“飛龍在天”,龍星處在“中正”之位是大吉大利的星象。

“龍”是上古時期人們最原始的信仰,所以上古時期的先民都會在“飛龍在天”之日,舉行扒龍舟的盛大圖騰祭祀活動,感恩龍祖,祈福納祥,禳除災禍,這就是端午節最開始的雛形。

後來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自盡,用生命譜寫出愛國的樂章,人們為了祭奠屈原,防止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用粽葉包裹住米團投入江中,後來就有了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作為中國盛行的民俗節日,自古以來有很多傳統習慣,加上各種故事傳說,就出現了許多禁忌。那麼,端午節到底應該怎麼過呢?牢記“4做3忌”,老祖宗的規矩不能丟!

端午節4做

還有一種說法,五色絲線要在端午節過後第一個雨天,剪下來扔進雨水中,寓意辟邪安康,同時會帶來一整年的好運。

雄黃酒是將雄黃研製成粉末,泡製在白酒或黃酒中,雄黃有驅妖避邪,殺蟲解毒的功效,還有一定的藥效,所以在端午節時服用,而小孩不宜飲酒,大人就會將雄黃酒塗抹在其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

端午節3忌

在老祖宗的認知中,端午節這一天被稱為“惡日”這一天“溺水”的魂魄最為兇險,所以不宜到河中游泳,容易出現意外;

端午節不宜去一些醫院、殯儀館、火葬場等陰氣重的地方,如果去了這些地方容易生病,或招惹到不好的東西;

端午節不宜吃生冷的食物,因為這天是春夏交替的時期,還沒有完全轉換過來,天氣有些悶熱,吃一些生冷食物容易造成身體不適。

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雖然有些過於迷信,卻都和個人安全和健康有關,所以應該多加註意。

除了上面這些習俗,其實老祖宗留下來的端午節習俗還有很多,不論哪些習俗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