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開篇14字就是千古名句,大部分人卻讀不懂

文/ 青

【引子】

還是一個老套的問題,不過這一次,希望大家可以認真想一下,再在文章的最後回答我。說到李商隱,大家的第一感覺會是什麼呢?是一系列無題詩的朦朧纏綿?是東方印象派的神秘迷幻?還是一個夾在黨爭中間,求生於紅塵之中,一生失意的末世才子呢?上面幾句是我讀過很多李商隱的詩歌之後對他最直觀的幾個印象。其中的第三個身份,大概是最少人會關注的一個。因為大多數人對李商隱的理解,仍然侷限在一個詩人上面,對他的生平並不瞭解,更不瞭解他在晚唐末世坎坷流離的政治生涯。

李商隱很明顯是關心政治且有政治抱負的一個人,否則也不會明知自己陷於黨爭仕途無望還要透過輾轉幕府求一個仕進。只可惜大唐末日餘暉,個人亦無能為力,李商隱只好將自己的襟抱訴諸歷史,寫下一系列的詠史詩。

詠史詩,也是詩人自己對時代、對人生觀點的表達。

【詩篇】

【臨境】

這一首詩沒有什麼創作背景,某一天,一個想法突然出現在腦中,李商隱記錄下這個想法,就有了這首《詠史》。

不過,後世對這首詩考證很多,因為許多註釋家心心念念想要為每一首唐詩找到一個詠歎的物件,他們衷心希望每一首詩都能夠不那麼“膚淺“,能夠”意有所指“。

這些人的做法當然會影響一大批人對詩歌的看法,許多有興趣的人會對考證如此嚴謹的詩歌學科望而卻步。但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也要謝謝他們付出的努力,註釋者不遺餘力的考證增加了詩歌解讀的角度,自身也成為了詩歌文化中的一環。

一首詩歌是否意有所指,我們當然要根據時代,根據作者生平來進行判斷,不過對新入門的讀者,我還是希望大家更專注於詩歌本身的美,美才是詩歌的本質。要去讀他的意境和情懷,讀作者此時的心境,而不是糾結這首詩在影射什麼。

說回到這首詩,這首詩定下的詠歎物件是唐文宗李昂。

李昂這個名字喜歡歷史的人應該都聽說過,唐朝將覆滅時一位志大才疏的明君,他崇尚節儉、治國亦勤勤懇懇,宵衣旰食。只是他用人無方,唐朝之氣數也盡,一場甘露之變毀了他所有心氣,最終受制於家奴,軟禁在宮中,日日借酒澆愁,死年31歲。

【誦析】

李商隱這首詩,大概就是為唐文宗嘆一聲”奈何奈何“。

與其他古詩不同,《詠史》這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沒有太多的醞釀。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我翻著史書,一本一本的看過去,一個皇帝一個皇帝的讀過去,翻過歷朝歷代的煙雲過往。那些興盛的、開疆的、繁華的,多半是因了節儉;那些破敗的、消逝的、腐朽的,絕大多數是因為奢侈。

《諫太宗十思疏》中有一句,“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傲物則骨肉為行路。”奢侈與傲物原是一碼事,失去對事業、對天下的敬畏,轉而鑽研起自己衣食起居之享受,等來的也只是王朝破滅。

第一句開宗明義,第二句則開始勸戒。

一定要是琥珀的才能當作枕頭,一定要有珍珠的車子才能做人嗎?

苛求實用事物有裝飾性以強調自己的社會地位,即奢侈的開始,破滅的開始。

前面兩聯的所指比較模糊,後人將此詩詠歎物件定為唐文宗主要是因為後面兩聯。

遠去不逢青海馬,青海馬是一種龍馬,這裡被李商隱拿來比喻賢臣。與之相對,蜀山之蛇本是古蜀國神話之中擋路的妖怪,這裡則是比喻佞臣,亦指唐朝通往中興之路上的阻礙。

人力有窮時,當蜀山蛇的力量太過於強大,中興也就成了一場春夢。

到這裡,李商隱情感的表達已經相當明顯。詠史詩本來是講道理的,卻被李商隱用成抒發情感之篇,對歷史哪來這麼深重的情感呢?多半是真的對當時情景有所指代吧。

最後一句,更可謂是直抒胸臆。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南薰曲》是後人借舜之口吻唱的《南風歌》: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據說舜唱完這首歌,天下生平百姓和樂。現在的人,幾人曾有幸聽過南風歌呢?

下一句裡,蒼梧傳說是舜帝埋骨之處,翠華指的是皇帝儀仗。對蒼梧而哭,自然是為明君哭,為蒼生哭。

情感的爆發由此達到高峰。由第一聯純粹議論過渡到第四聯熱烈抒情,可見詩人在創作過程中心緒之起伏。

【拓展閱讀】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輓歌

享國十五載,昇天千萬年。

龍鑣仙路遠,騎吹禮容全。

日下初陵外,人悲舊劍前。

周南有遺老,掩淚望秦川。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絡,我會立即刪除!

—希望為勞累一天的你搭建一片詩詞的淨土,每天為你呈現有價值的文章!

—你的關注與評論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