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李白為何不考取進士為官?他是如何為官的?難言之隱!

我們大家都熟悉《唐詩三百首》,那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唐詩達到了我國詩歌藝術史上的頂峰。共收錄311首詩,其中“詩聖”杜甫數量最多達到38首,“詩佛”王維29首,“詩仙”李白27首,“凌雲詩才”李商隱22首。其中,李白的詩,篇篇是經典,具有多首詩選入了教材。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幾乎都會背誦的靜夜思,望廬山瀑布,贈汪倫,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等等。他的詩歌在國際上具有廣泛的影響力,竟然有26首詩,選入了日本的漢詩教材。

李白的詩歌,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意境奇妙,號稱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以天才般的藝術創造,將我國詩歌創作水平推向了頂峰。有人不禁要問,天縱奇才的李白,為何不考取進士為官呢?

他不是不想考科舉,中進士,入朝為官。他的水平完全能夠在科舉中功名成就,問題是,他沒有資格進行科舉。這是為什麼呢?編者接下來詳細分析一下!在唐朝要想出人頭地,有兩條途徑,一是王公貴族的後代,可以萌蔭,另一個正規渠道就是考取進士。李白,根本就沒有考進士的資格,甚至連報名的資格都沒有。

唐代科舉制度,有點類似於現在的公務員考試,現在公務員考試主要程式是經過報名,資格審查,筆試,面試,政審,試用期等環節。

唐代的科舉制度,分為府州“鄉試”。合格後,經過尚書省稽核無誤後,字進行“省試”,無論哪級考試都要經過資格審查。審查資料是非常詳細的,包括家庭狀況表,戶籍(郡縣裡名籍),父祖官名(父親,爺爺的職業)。按照五代舊制,父母、祖父母亡歿未經遷葬者,其後代者不得輒求仕進,更不能冒名頂替,否則對保薦人追究責任。如果是做買賣的,或者近親有商人的,是不能報名的。當然,跟現在一樣,犯人的後人,是沒有資格考取功名的。

李白祖上不是三品以上官員,不能入圍國子監這類學校就讀,無法以生徒身份出線。剩下只有鄉貢一條路。他父親“潛還廣漢”客死他鄉,談何遷葬?僅這一條,就斷了科舉之路。何況還有兩個硬性的條件,李白恰好,兩條都佔了,罪人之後和商人之子。他的父親恰好是個商人,祖上因為獲罪,逃到碎葉城的,也就是現在的吉爾吉斯坦,巴爾喀什湖附近地區。

透過以上資料得知,他並不是不想考科舉入朝為官,主要原因是因為地方官“政審”這一關。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得不放棄科舉這條路,轉而尋求達官貴人推薦。

那麼李白是如何當官的?為了尋求進入仕途的推薦人,他曾寫了大量求助詩歌《上安州李長史書》、《與韓荊州書》、《贈張相鎬二首》等大都泥牛入海,沒有下文。 為了尋求進入仕途的推薦人,李白曾經寫了《上安州李長史書》、《上安州裴長史書》、《與韓荊州書》、《贈張相鎬二首》等大量尋求幫助的信函、詩歌,但大都泥牛入海,沒有下文。他趁唐玄宗狩獵時,乘機獻上《大獵賦》,希望博得玄宗賞識。他透過張卿,向玉真公主獻詩。又結識了賀知章,以兩首詩《蜀道難》、《烏棲曲》征服了賀知章,特別是詩歌的風采,更是令賀驚異萬分,稱他非世上之人,稱他為謫仙人。

三年後,李白在41歲的時候,由玉真公主(唐玄宗的妹妹)和賀知章的推薦,李白進宮,被唐玄宗安排一個供奉翰林的職位,說白了就是一個文職秘書,草擬文稿,陪陪皇帝。滿身建功立業的心,卻幹了一個閒職陪襯活,加上自己自命清高,看不慣官場的黑暗,自己好喝大酒,耍耍脾氣,再加上高力士的使壞,沒多久就被皇宮辭退了。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曾作過永王的幕僚,永王兵敗後,李白入獄,後被宋若思、崔渙營救。又成為宋若思的幕僚,宋又向朝廷舉薦李白,希望能得到重用,後又受永王事件拖累,被判流放之罪。

天縱之才的李白,在唐朝就相當於“三無人員”,社會地位可想而知。儘管李白,年輕時周遊全國,一心為官。儘管在詩中有“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等詩句,表示對仕途的蔑視。其實,不是他心高氣傲,不懈走科舉之路,實在是有難言之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