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人文視野”,講述景觀背後的

人文內涵

這是視野第

111

篇文章

5000年前的陀螺,5000年前的鞋子,5000年前的犁頭,甚至5000年前用人頭蓋骨製作的提籃……這些東西你見過嗎?

提起中華民族的歷史,我們習慣性地說“上下五千年”,可是在同樣的文明古國中,伊拉克曾經出土了5000多年前的蘇美爾人圖文並茂的浮雕,在埃及你能看到4700年前建造的金字塔,而中華民族的可信史,現在也只能追述到出土甲骨文的殷墟,距今3300多年,而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夏朝,至今停留在書面上,河南洛陽的“二里頭文化”,雖然被稱為“最早的中國”,但仍然缺乏它作為夏朝都城的有力證據。當然,中華文明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但從哪裡能證明呢,世界文化遺產——良渚遺址,就是最有力的實證。

良渚遺址位於杭州城北18公里處的餘杭區瓶窯鎮,因首次發現的良渚時期黑陶罐於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街道,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稱為良渚文化,良渚遺址其實是餘杭區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瓶窯鎮是良渚文化的遺址中心。參觀良渚遺址,可別錯過了精品薈萃的良渚博物院。

良渚博物院位於杭州市餘杭區良渚街道美麗洲公園內,荷塘圍繞,綠樹成蔭,也寓意著良渚是一座溼地上建造的古城。良渚遺址出土的精品都集中在良渚博物院。

進入博物院,最醒目的位置寫著“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簡單明瞭地說明了良渚遺址的重要性。

作為一個遺址類博物館,相比絕大多數同類博物館,良渚毫無疑問是高大上的。 四面牆上,分別標明良渚遺址在哪裡?良渚文化多久遠?良渚文化的關鍵詞和良渚遺址的具體年代。

早期國家、玉器文明、稻作文明、原始文字、神王之國、城市文明、統一信仰……這些都是良渚文化的關鍵詞。

良渚文化有多久遠呢?這把標尺很清晰,比夏朝還要久遠,中華文明5000年的歷史在這裡得到很好的證實。

良渚遺址其實不止一處,包括莫角山、反山、卞家山、崗公嶺等等很多處,主要分佈在太湖流域的東北部、東部和東南部。

良渚同期的世界主要早期文明,這也是來自四大文明古國的早期文明對比。

能參觀見證中國5000年文明史的博物院,還得感謝這位年輕人,他叫施昕更,僅活了27歲,因患猩紅熱而英年早逝,但正是他在24歲那年,發現了良渚文化。

良渚有很多文明,其中稻作文明是良渚文化的關鍵詞之一,左邊是現在的稻穀,右邊是已經碳化的出土稻穀。

這塊三角形的石頭竟是5000多年前,先人們用於耕作的石犁,這些犁都帶有圓孔,應該是為了固定把柄之類的。

而這個長長的東西就是遠古時期的骨權杖,來自動物的骨骼,權力與威望的象徵。

既然代表著權力與威望,是王才能擁有的東西,製作當然不能馬虎,近看這四五千年前的物件,佈滿了細緻的雕刻。

而這個容器有點恐怖,他是使用成年人頭蓋骨製作的,穿上繩子後類似於一個提籃,早期的人類真是物盡其用。

而這個有圓孔的木板大概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一雙鞋子了,木屐出土於餘杭卞家山遺址,距今4500年以上。

而這些又是什麼呢?你或許會覺得有點眼熟,沒錯,這就是木陀螺,四五千年前的先人們,已經會抽陀螺玩了。很奇怪陀螺這種並不實用的東西,怎麼這麼早會被髮明出來。

而這佈滿疙疙瘩瘩的罐子又是什麼呢?這是嵌玉漆器,說明我國的鑲嵌工藝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了。人類對美的追求真是與生俱來啊。

良渚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雖然良渚出土的玉和我們現在印象中的玉有一定的區別,但那些來自五千年前的微雕,實在令人瞠目結舌。

玉器是良渚文化的特點,玉琮是其中最常見的形態之一,上面幾乎都有精細的雕刻,也顯示了良渚先民們對藝術的追求。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這個夾砂黑皮陶貌不驚人,但要考慮到它來自四五千年前,那就相當了不得了,更何況在其肩部及上腹部刻有亦圖亦文的12個符號,所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李學勤研究員稱其為“前所未見的珍品”。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陶罐上這些簡單的刻畫圖案,類似兒童的塗鴉,其實那時候的人類,不正是處於兒童時期嗎?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時期的建築模型,在中國南方和東南亞地區,貌似都還能找到類似的建築。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博物院的中庭,水池中也全是玉璧的造型。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第二展廳叫做“文明聖地”,尤為醒目的是一副良渚古城沙盤,看完博物院有時間的話,應該去看看5公里外的良渚古城遺址。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來自四五千年前的木構井架,很好奇這木頭居然至今未曾完全腐朽。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這是一位女性的骸骨,她來自遠古,來自代表著中華五千年文化的良渚。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想象當時良渚建城的畫面吧,在一片溼地之上,偉大的先民們建造了一座遺存至今的城池。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在三號展廳“玉魂國魄”,你能看到良渚最有特色的玉石文化,僅在這座反山十四號墓中,就出土了242件玉器。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出土的玉器形態豐富,雕刻精美,玉器是良渚時期權力、禮制、信仰的物質載體,用以標識身份、區分等級。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時期的用玉已形成明顯的等級之分。以神徽像作為共同信仰的神,並與玉琮、玉鉞、玉璧為代表的神權、軍權、王權形成良渚社會獨具特色的用玉禮制,反映了良渚社會是具有政教合一特徵的國家形態。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圖騰、禮器、飾品,大概可以歸納為良渚玉器的主要三類吧。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玉鳥也是良渚玉器的代表作之一,玉鳥一般與玉管、玉珠等組成組佩件,為項飾、手腕飾品或腳飾等。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而這個三叉形玉器又是什麼呢?這個通常與玉管搭配,插於發上,其實就是一個遠古的髮簪。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完璧歸趙的故事大概說的就是這種玉璧,玉璧最早出現於良渚文化中,是最為盛行的良渚重器,出土時一般位於墓主人胸腹以下直至腳端的部位。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玉璧一般被認為是祭天用的禮器,也有認為是財富的象徵。玉璧一般沒有圖案,所以這塊有刻鳥立高臺符的玉璧就顯得尤為珍貴。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看了這麼多玉器,最不能錯過良渚博物院的兩件鎮館之寶——玉琮王和玉鉞王,兩件都是中國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當然不是你每次去都能看到,這兩件國寶並不是一直都在良渚博物院展出。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玉琮王,良渚文化玉琮之首,通高8。9釐米、孔外徑5釐米、孔內徑3。8釐米,是已發現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琮體四面各琢刻一完整的獸面神人影象,獸面的兩側浮雕鳥紋,整體紋飾中大量填充捲雲紋、直線、弧線,刻畫及其繁縟細緻。總之,玉琮王就是良渚文化的代表之作。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玉鉞為軍事指揮權的象徵。最早始於崧澤文化的石鉞,至良渚文化時期,玉鉞與玉琮、玉璧一起構成了用玉製度的核心,是顯貴者階層特定身份地位的玉質指示物。良渚文化玉鉞一般有長方梯形玉鉞和扁方梯形玉鉞兩種型別,其最高形式一般由鉞身、冠飾、端飾三部分組成。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文化玉鉞一般有長方梯形玉鉞和扁方梯形玉鉞兩種型別,其最高形式一般由鉞身、冠飾、端飾三部分組成。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這件玉鉞王不僅儲存完整,更難得的是在鉞面上端有獸面神人影象,細看之下,四五千年前的鑿痕猶在。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看完三個展廳,不由得由衷佩服我們的先人,在沒有文字記載的新石器時代,他們已經創造出了我們難以想象的文明。

這座博物院,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記憶,博物館是一個時代的片段,良渚的片段來自中華民族的祖先,來自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來自在這片溼地上建造城市的偉大先民,早期國家、城市文明、原始文字、稻作文明、水利文明、玉器文明……

良渚的諸多關鍵詞給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最好的實證。當然我們也不可妄自尊大,在同一時期甚至更早期的兩河流域,蘇美爾人已經發明瞭人類最早的象形文字,學會了製作銅器並建造了巨大的塔型建築物,而在尼羅河畔,埃及人已經建起了至今仍聳立著的金字塔。五千多年前,人類文明的光輝開始在地球上為數不多的地方閃耀,別忘了,有一個地方今天就叫做——良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