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讀《道德經》不會無用,時間長了,你會成為一個定靜的人

有的人說,自己讀《道德經》,變得消極,不想學習了。所以,認為《道德經》無用,適合老年人讀。

我想說,自身懶惰的人,即使不讀《道德經》,也不想學習。

我第一次在書店裡讀《道德經》,是如獲珍寶的感覺,至今已經過去7年,我的感受是:讀《道德經》不會無用,時間長了,你會成為一個定靜的人。

1、用自然的心,讀《道德經》。

很多人說,讀《道德經》,讀不懂。這是正常的,我們的心智大腦,僅僅開發了不到3%,想用這有限的心智,100%讀懂世界上的所有東西,是不現實的。

不管如何,你讀就是了。你的心智不懂,不代表你的潛意識不懂。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雖然可以說,但是說出來,就不是原來那個東西。

所以“道不可言”,但可以悟。

你可以做一個試驗:

當你用心把《道德經》反覆讀幾遍,抄寫幾遍,你的心就會清靜下來。在意識的深處,有一些和平日不同的東西,湧現出來,但又無法用語言描述。

我們讀《道德經》,沒有必要追求尋根問底。這個世界,本來就像一個無限符號,興盛衰退,迴圈往復,生生不息,本來就沒有底。

2、讀《道德經》,可以平衡物質和意識。

物質的東西,有得,有失;有興,有衰。

人和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樣,需要陽光、空氣和水,順應自然規律而生存,小草一歲一枯榮,而人百歲一迴圈。

物質層面的東西,有邊界,屬於老子說的“常有欲,以觀其徼。”徼,是邊界,終歸。

與物質同時存在的東西,是意識。

意識的東西,不可見,不可聞,不可觸控,卻真實存在。每一個人都有意識,進化越高階,意識越高。螞蟻也有意識,只是和人的意識比起來,螞蟻的意識很低。

意識層面的東西,是無限的,屬於老子說的“常無慾,以觀其妙。”

什麼是妙?妙者,微之極也。

妙不可言。意識的東西,不可言,但你知道有。

物質和意識,同時存在,“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現代人有一個普遍現象,大家都被物質世界壓迫,體現為“沒有錢,寸步難行”,物質的東西,顯得尤為重要。重物質,輕意識,所以失衡。

現代社會看似發達,然而,人們始終為了生存而疲於奔命,活得很累。住房,教育,養老,疾病,這些都是物質層面的東西,不解決不行。

生活壓力,導致人們全身心都關注在物質層面,而忘記了意識層面的東西,物質和意識,不能平衡,所以現代人缺乏安全感。

物質和意識平衡以後,才能得到自由自在。自由自在生活的人,是少數。

3、物質和意識平衡了,一個人就能定靜下來。

日常工作、生活中,如果一個人的心不定靜,焦躁不安,那麼做什麼事,都感到累。

做同樣的事,即使很勞累,如果你的心是定靜的,那麼你會感到愉悅。

小時候,我們在農村,每天都有幹不完的農活,收割的季節,整天在大太陽底下暴曬,從早忙到晚。那時候,雖然身體累,但是內心是安定的,沒有壓力。

長大以後,在大城市工作,每天坐在辦公室裡,吹著空調,喝著好茶,身體不累,然而內心卻感到焦慮和壓力。

物質和意識,身心要平衡,這才是關鍵。一個人的內心,如果是定靜的,不管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都可以適應。

然而,意識和物質的平衡,這是很多人沒意識到的問題。

一個人,如果天天把注意力,全部關注到物質上,意識就會很匱乏。意識匱乏,心就不安。

所以,我們要取一個平衡。

讀《道德經》,可以讓意識和物質,逐漸得到平衡。這裡面的妙,不可言。讀一讀,就知道了。多清靜,就有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