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他活在別人傳記裡,僅存兩首詩,一首埋沒千年後,成千古名篇

唐詩和漢樂府、宋詞、元曲一樣,是中華文學中的四座巍峨高峰。唐朝近三百年時間裡,誕生了眾多驚才絕豔的詩人,他們留下的詩篇,膾炙人口,至今讓人愛不釋手,讀來暢快淋漓。也正因為名家眾多,不少詩人的事蹟差點淹沒在了歷史中,因為留下了驚世的作品,他們才以另一種方式達到了不朽。

在唐代詩人中,有這麼一位,他的生平事蹟不詳,連字號都沒留下來,委屈地活在別人的傳記裡,本來有許多作品,卻只儲存下來兩篇,在當時還不被重視。直到千年後,他的一首詩,才真正驚豔世人,此人便是盛唐詩人張若虛。

唐朝史書中,張若虛只是個一筆帶過的人物,他能夠青史留名,多虧沾了一個人的光,此人便是有兩首名篇《詠柳》和《回鄉偶書》傳世的賀知章。雖然與賀知章並稱“吳中四子”,張若虛的名氣,在此後無數年中,都被對方蓋過了。

作為一個詩人,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作品,雖然不知道張若虛的具體生卒年份,不過從史書中的隻言片語中,可以推知他活的時間並不短,應該寫過許多作品。然而,目前他只有兩首詩傳了下來,其中一首,就是我們熟知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相信很多人都對這首名句印象深刻,它正是來自於《春江花月夜》。只不過,這首傳世名篇,千古絕唱,和它的創作者一樣,也是經歷了坎坷,才散發出了它的璀璨光芒。

《春江花月夜》誕生之後,並沒有為張若虛增加多大的名氣,而是被其它同樣優秀的詩篇所淹沒。它有多不受重視呢?有人考證,從唐朝到元代,絕大多數唐詩選集本里,都找不到這首詩的影蹤。直到明代,它才被很多詩歌選集提到,只是依舊不被重視。

為什麼這首詩會受到如此待遇呢?大家知道,唐詩題材極為廣泛,幾乎把當時的人所能描繪的東西,通通寫了一遍。因此有人說,生活在五代及其之後的詩人,真的是很痛苦,因為他們寫無可寫。然而,宋代詩人硬是另闢蹊徑,在理學和禪宗的影響下,宋詩在窮究義理上,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充滿了詩人的哲思,把詩的範圍也拓寬了。因此我們看到,宋詩中湧現出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樣蘊含著理性思考的名篇。

說了這麼多,大家再重讀《春江花月夜》,是不是覺得它更像宋詩,不像唐詩。這也意味著,它蘊含的意義,非常的超前,在追求浪漫和寫實的唐詩中,可以說是孤峰奇崛,也就是有點偏門了,自然得不到唐人的認可,受到了冷落。好在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首詩在埋沒了千年之後,終究有人發現了他的價值。

清末,經學家王闓運讀完這首詩後,給出了“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的高度評價,這也是這首詩“孤篇蓋全唐”評價的由來。後來的新文學浪潮中,著名詩人聞一多先生更是稱它是“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由此奠定了《春江花月夜》千古名篇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王闓運和聞一多,之所以高度評價《春江花月夜》,是基於張若虛“宮體詩人”的身份,他們驚歎於以奢靡為名的宮體詩中,居然如同橫空出世一般,誕生如此的奇葩,怎能不令人驚喜。雖然後來人們對張若虛“宮體詩人”的身份多有質疑,可不論如何,《春江花月夜》的瑰寶價值,卻已經被認可,這就足夠了。